青岛理工大学学子:德水之城寻劳模,砼青薪声促传承

8月6日至11日,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赴山东德州开展“寻访劳模足迹,弘扬劳模精神”暑期社会实践。“砼青传薪火”宣讲团深入享有“德水古州安澜地”盛誉的德州市,访谈劳动模范,感悟劳模精神。做好“劳模精神”的青年化阐释,让青年有“共鸣”能“共情”。

深耕细作,探寻劳模精神的璀璨内核

“砼青传薪火”宣讲团走进管延安大国工匠工作室、程平工匠创新工作室,开展了一次次沉浸式的劳模精神体验活动,一次次情景式思政教育课。

走进工作室,一股浓厚的工匠精神与创新氛围扑面而来。管延安,这位被誉为“深海钳工”第一人的中交一航局二公司总技师,央视宣传的首批八名“大国工匠”之一,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不懈的追求,成为新时代技能工人的典范。“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33节巨型沉管,60多万颗螺丝,每一颗都承载着我们的心血与汗水。”管延安的讲述充满了深情与自豪。华能工匠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程平,以自己人生经历的三个“黄金十年”为脉络,用一个个真实案例,讲述自己28年来退伍不褪色,放下钢枪,拿起焊枪,从兵哥到“焊将”,从一名普通电力职工成长为中央企业大国工匠和全国技术能手的精彩故事。

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标准”“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由衷地为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大国工匠管老师用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了一堂‘与党同心、为国奉献’的生动思政课。他用坚守与创新在岗位上书写了精彩华章,激励着我们学子勇担使命”,团队成员王浩哲说。

光耀薪传,领悟劳模精神的深邃力量

“砼青传薪火”宣讲团队采访来自不同行业的劳动模范,与劳模面对面,倾听他们平凡而伟大的奋斗事迹,以访谈录的形式记录大学生与劳模的故事。

王炳交先生以46年如一日的坚守,守护着灯塔的光明,诠释了“燃烧自己,照亮航程”的航标精神;孙一倩女士从普通操作工成长为“化工女超人”,以创新精神和扎实作风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华丽转身;孙永刚先生在眼镜行业深耕20年,以高度的职业操守和专业技艺,赢得了无数荣誉,同时展现出平凡职业中的不凡精神。这些劳模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在平凡岗位上如何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也让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劳模精神的深邃内涵。

这些感人至深的劳模故事,激励着宣讲团队在后续的宣传活动中,将劳模精神更广泛地传播出去。通过深入访谈,宣讲团完成15万字的访谈记录,制作包括22个视频宣传短片、5个课件等系列劳模事迹材料。

深植基层,赓续劳模精神的文化内涵

“砼青传薪火”宣讲团以德州基层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为宣讲对象;以“小故事、大道理”“我为劳模画个像”“我来讲劳模”“通过劳模认识劳动”等主要宣讲内容;以“进村入户”“进机关、进工厂”“进学校”为主要宣讲途径;采取课堂宣讲和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讲。假期里走进德州市德城区新华街道、德城区市政服务中心、华能集团德州电厂、德州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爱艺教育开展“弘扬劳模精神,践行青春担当”宣讲服务活动10余场次。《弘扬劳模精神、讴歌时代主旋律》《弘扬劳模精神、童心筑梦未来》《我心中的的劳模》......一个个鲜活感人的劳模形象,呈现给大家。宣讲场场精彩,深深地打动了现场观众。

在德州市政府服务中心,面向在岗职工进行了主题宣讲。在与职工们的交流中,团队成员通过劳模的事迹,生动诠释了在平凡岗位上如何践行劳模精神,号召大家在日常工作中以劳模为榜样,积极发扬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这一系列宣讲活动,不仅在职工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也得到了德州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广泛认可和支持。“这次宣讲让我深受启发,劳模们的事迹让我明白,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样能够为社会贡献力量,以后工作中要精益求精,为人民做好服务,让人民满意。”德州市政务服务中心营业员刘晓萌深有感触地说到。

砥砺前行,续写劳模精神的时代篇章

“砼青传薪火”宣讲团的实践活动受到了德州市德城区委宣传部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肯定,宣讲团以弘扬劳模精神为己任,深入挖掘和传播更多感人至深的劳模故事,不断拓展宣讲的广度与深度,对劳模精神进行了积极探索,努力让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宣讲团成员也通过接受人民群众再教育的方式在信仰与理想、理论和实践、感性和理性、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洗礼和锻炼。

“青岛理工大学的学生们,在我们当地寻访劳模、讲劳模故事、传承劳模精神,为我们当地的思想文化建设注入了青春活力,他们用行彰显了大学生本色,感谢他们的付出。”德城区委宣传部邱杨说到。

未来,团队计划进一步走进更多社区、企业和学校,将劳模精神的光辉洒向更广泛的人群,激励更多人以劳模为榜样,追求卓越,奋发有为。推动劳模精神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引领全社会积极投身劳动、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用劳动书写新征程奋斗华章。(通讯员 王浩哲 张杰 王俊富)

责任编辑:杨海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