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纺织博物馆开展“线上+线下”科普活动,揭秘纺织的奥秘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5日讯 近日,青岛纺织博物馆开展《探索纺织工艺流程与纺织设备揭秘》《建筑之美·直播探秘包豪斯车间》的线上直播活动,为广大中小学生及市民朋友们揭秘纺织的奥秘。

实际上,除去精彩的线上直播活动,青岛纺织博物馆也在线下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科普研学活动,让观众在感悟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能够近距离了解纺织纤维包含的科学知识,深入了解纤维这一神奇物质,感受纤维与人类文明的紧密联系。

坐落于原国营青岛第五棉纺织厂(其前身为日商上海纱厂)主体车间的青岛纺织博物馆,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是全国棉纺织行业代表性历史建筑。博物馆内的包豪斯车间至今仍完好保留着滑道防火门、湿式报警阀、蒸汽阀门等大量工业1.0时代的真实印记和近百年历史的纺织生产设备,是一座天然的工业博物馆。2018年12月,博物馆被国家工信部列入“国家工业遗产”。

以详实的史料和实物,博物馆展示了青岛纺织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再现青岛纺织“上青天”历史辉煌,弘扬了“郝建秀小组”火车头精神,留存城市记忆,传承青岛纺织历史基因,传播纺织工业文明和知识,为纺织产业和这座城市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被授予“中国上青天文化传播基地”、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称号。

与此同时,博物馆自主开展个性化特色科普品牌活动,除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性参观实践活动外,青岛纺织博物馆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研学活动,包括开展“永远跟党走”红色研学,“布一样”的研学,“我们眼里的纤维”、“奇妙的纤维(线上直播)”等科普活动,先后接待了青岛地区高校团体、中小学生以及青岛多家机构组织的学生团体,科普教育活动100余次,累计接待10万人次。

博物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在科普工作中的渠道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为青少年学生提供科普活动阵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先后荣获了山东省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市北区青年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青岛市中小学生社会课堂、青岛市蒲公英教育基地等称号。

除科普活动外,博物馆围绕行业要求开展特色、差异化教育工作,完善和细化博物馆互动项目,突出青岛纺织博物馆“遗址遗存;动线引领、互动体验和产业融合”四大特点,并编制“青纺百年、爱国主义、工匠精神、工业文明、纤维科技”五大主题的宣讲提纲,获得了社会各界充分肯定。

而在固定展厅外,青岛纺织博物馆园区内还保留有大量工业遗存,比如百年金桂树、青岛市最早的工业水塔、老井、空调室、溴化锂制冷站、红松樑仓库、老墙等等。并配套建设主题组织文化馆及大、中、小型会议室、阅读区,供开展教育宣讲,集中观看、学习纺织历史教育片、情景剧等。

依托历史,产业配套完备是博物馆的主要特色,其拥有青岛近现代纺织工业大量纺织工业遗存和城市印记,是近距离解读青岛城市记忆,进行社会再教育的理想平台。根据不同的参观主题,博物馆规划出了不同的参观动线,将室内展区与室外景观有机串联,赋予每一条动线独特的文化内涵,由此打破了传统博物馆固定场所的限制和静态展陈功能,实现了博物馆资源的无界扩展与纵深融合。(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实习生 赵一婧)

责任编辑:王臻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