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种水果代表秋天,有什么比得上葡萄呢?
王翰说,“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杜甫说,“翠瓜碧李沈玉甃,赤梨葡萄寒露成”;辛弃疾说,“高架金茎照水寒,累累小摘便堆盘”;苏东坡说,“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微凉、甘甜、旷远、醉人,葡萄别是一番秋天的味道。
青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受海洋影响,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更适合葡萄生长。平度的大泽山、莱西的院上、城阳的宫家村、西海岸新区的大村、胶州的梁戈庄、即墨的移风店等地的葡萄,各具特色。每年秋风一吹,葡萄架下就“长”满了人,欢笑声、赞叹声,随风飘荡。
第38届中国大泽山葡萄节现场
9月7日,第38届中国大泽山葡萄节在平度市大泽山镇的“印象大泽”文化广场开幕。遍布青岛各地的葡萄园也进入收获期,一场场葡萄盛宴,“承包”起秋天的快乐和甜蜜。
一
白露前后,天气渐凉,葡萄垂于碧绿的藤蔓间,空气中散发着香甜的气息。
西汉时,张骞通西域,将葡萄引入中国。《史记》记载:“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这里的“蒲陶”即葡萄,古籍中还写作“蒲萄”“蒲桃”“葡桃”等。
在古代,葡萄是珍贵水果。魏文帝曹丕专门为葡萄颁布了一道诏书,大体意思是,珍奇水果很多,而葡萄最美味,适合“掩露而食”。唐高祖李渊在宫中设宴,席上有葡萄,宰相陈叔达不舍得吃,悄悄收起来,留给患病的母亲……
我们显然比古人更有“口福”。葡萄是青岛最重要的园林水果之一,全市种植面积超7万亩。眼下,又是一年葡萄熟,可以敞开肚皮吃个痛快。
葡萄挂满枝头 图源:青岛市农业农村局
历久弥新,尝一口秋天的味道。“西有吐鲁番,东有大泽山”。相传,早在汉代,大泽山就开始种葡萄。唐太宗为葡萄赐名“狮子眼”的故事,代代流传。康熙五年修编的《平度州志》里,葡萄已被列为当地物产。改革开放后,大泽山葡萄在国内外评比中多次获奖,被命名为“中华名果”。大泽山镇也得名“中国鲜食葡萄第一镇”。
如今,这里更是各种葡萄荟萃,品种达300多个,既有自主培育的卓越天宝、玉波二号、玉波八号等,也有从国外引进改良的超抗巨早红、超抗红玫瑰等,晶莹剔透,令人垂涎。摘一颗放进嘴,轻轻一咬,汁水迸溅,仿佛尝到了整个秋天的甘美。
鲜外有甜,谱一首快乐的歌谣。温带季风气候,与大沽河冲积平原的土质相结合,为莱西的葡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院上镇、沽河街道等地打造多个葡萄优质产区。一座座葡萄大棚鳞次栉比,棚内的葡萄挂着露珠,圆滚滚、沉甸甸,令人欣喜。近年来,大火的阳光玫瑰、尼娜皇后等葡萄品种,让农民尝到甜头,“小葡萄”成为富民“大产业”。莱西仅葡萄酒一项,每年就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创业岗位2000余个,增收7000余万元。
科技加持,织一幅绚烂的图景。在青岛,葡萄种植和生产遍布多个区市,设施农业的规模效应凸显。高架栽培、基质栽培、避雨栽培等形式多样,自动补光、控湿、控温等高科技广泛应用。这样种出的葡萄更绿色、更高颜值,也更有科技范儿。目前,全市300多家水果企业和1600余家水果合作社,正引领葡萄种植进入新阶段。
二
古今中外,人们对葡萄都怀着深深的爱恋。它早已不只是一种水果,更是一种美学、一种体验、一种心境。
连通中外,寄寓着美好的愿望。作为中外交流的重要见证,葡萄具有让东西方共情的天然禀赋。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里,很多人物手持葡萄,果粒繁硕、枝叶蔓延,寓意精神世界的丰盈甜美。在很多文物上,“葡萄纹”是常见装饰,体现子孙绵延、家庭兴旺。而在古代近东地区,葡萄与葡萄藤也是自然界繁荣多产的象征。
唐代的海兽葡萄纹镜
在青岛,葡萄一直是馈赠亲友、表达祝福的佳品。一种小巧的盆景葡萄也被开发出来,曾在上合青岛峰会、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活动中亮相,吸引众多目光。
令人沉醉,酝酿着神奇的变化。在古希腊,当葡萄酿成美酒,葡萄藤发出新芽,雅典人就会举行盛大庆典,纪念酒神狄俄尼索斯。因为他唤醒了自然,带来了快乐。在中国,葡萄酒往往与大唐盛世联系起来。电影《妖猫传》里,李白就醉倒花萼相辉楼的葡萄酒池边。葡萄酒也是豪情的体现。《笑傲江湖》里,令狐冲喝“四蒸四酿”葡萄酒的一幕,令人记忆深刻。
青岛葡萄酒酿造工业有百年历史,中国第一瓶大香槟、第一瓶威士忌、第一瓶白兰地等均诞生于此,造就了诸多葡萄酒品牌。这里还上演了一段“老旧矿坑变废为宝”的佳话。莱西的九顶山葡萄庄园,过去是一片废弃矿坑。当地多次调研,发现周边非常适合种植酿酒葡萄。于是,在进行彻底生态整治的基础上,九顶山于2009年试种第一批酿酒葡萄。十数年过去,碍眼的矿坑蝶变为欧式风情的葡萄庄园,美酒远销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国外市场。
撩动心弦,诉说着人生的况味。葡萄常常引发有关“人生之秋”的思索。法国导演侯麦在电影《秋天的故事》里,通过葡萄园、葡萄酒,来表现中老年人内心的纠结与悸动。明代的徐渭才华横溢,却一生坎坷,他所画的《墨葡萄图》,纯以水墨入画,随意涂抹点染,却洋溢着怒放的生命力。他在画作上的题诗是,“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读来令人格外痛心。
而如今,葡萄让我们感受到的,往往是丰收的喜悦。电影《葡萄熟了的时候》《喜盈门》等,都是在青岛的葡萄园取景,昂扬向上的精神,别具激动人心的力量。
三
“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可以“打”回家喝的干白葡萄酒
最近,在各个葡萄园大快朵颐的人们,总会想起汪曾祺的这句感叹。青岛的葡萄素有盛名,如何才能更加突出本地特色,进一步做好葡萄文章?
让节会“出圈”。既卖水果,也卖体验,这是水果产业发展的“破圈”之道。如今,大泽山葡萄节已是第38届,也是全国历史最悠久的葡萄节庆活动。它像一张请柬,邀来八方宾朋;又像一粒种子,让人们在美好体验中,记住青岛。本届大泽山葡萄节,以“山水大泽,葡写振兴”为主题,结合微短剧、花车秀、乡村人才音乐会等,让人们沉浸于浓浓烟火气中。
让戏路“更宽”。一方面,葡萄和葡萄酒的玩法越来越多。比如,城阳区惜福镇以宫家村千亩葡萄园为媒,开发了“采摘+登山+亲子游乐+夜游休闲+村咖”等线路,将周围景点串珠成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再如,华东葡萄酒推出“鲜葡”,人们可以像喝扎啤一样,从大铁桶里,把干白葡萄酒“打”回家喝,那感觉既新鲜又亲切。
另一方面,葡萄的销路也越来越广。经营多年的“品牌+电商”模式,逐渐释放红利。用手机一点,青岛的新鲜葡萄就能通过冷链运输,发往全国各地。
让产业“向新”。产业兴,则乡村兴。让葡萄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需要产业向新而行。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推动完善冷库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鲜食葡萄在贮运环节的损耗;做好产业融合,全链条提升葡萄产业附加值。
葡萄节会人气很足抓好关键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葡萄产品质量。比如,“葡萄科技小院”“科技特派员”等,将前沿科技送到田间地头,让种植户更有底气。青岛农业大学程凡升教授等专家,连续十余年关注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昌云军、韩玉波等专家在葡萄种苗选育等领域,不断深耕,孜孜以求……
“葡”写新篇,“萄”然忘机。行走在碧绿的葡萄长廊,吃一串鲜果,品一杯美酒,感受生活的丝丝惊喜。那恰到好处的微醺,也是心灵的栖居。
作者:学义 少军 旭东
欢迎扫码关注“青岛宣传”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刘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