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医生的天职是无限接近疾病的真相,为此常常要跨越零的突破,以“破局思维”迭代认知,给患者以准确的诊断与对症治疗。作为省内首个拥有独立病房、建制完整的肾脏病三级学科,青大附院肾病科历经45年的发展,始终走在肾脏病诊疗与科研创新前沿,而这背后则是数代人的辛勤耕耘及孜孜不倦,为患者健康和学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青大附院肾病科
“小感冒”引发“大问题”
在青大附院肾病科,就诊的大部分患者患有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常见病,但还有不少患者起病隐匿、病情棘手,正是青大附院肾病科团队对疾病的不断探寻,才得以一次次揭开疾病的“真面目”。
前不久,年仅23岁的小王得了一场“小感冒”,出现头痛、咳嗽、咳痰,并伴有左上腹绞痛、恶心呕吐、小便量少等症状。起初他没当回事,直到症状延续一周才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结果发现肝肾功能异常严重,其中血肌酐指标竟“狂飙”至1031.7μmol/L,是正常值上限的近10倍,小王随即前往青大附院就诊,结合检查情况,初步诊断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肾衰竭、急性肝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等,被紧急收治到重症监护室。患者为何年纪轻轻便突发急性肾衰竭?小王自述没有家族遗传性疾病史,也没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史。为了尽快寻找病因,青大附院肾病科立刻展开“拉网式”排查,结果从查体的数据中发现了端倪:患者血压高达205/110mmHg,辅助检查中的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等均低于正常值。团队结合患者出现的高血压、微血管病性溶血、血小板减少、多器官损害症状,最终确诊患者为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并伴有恶性高血压及肺部感染。
精准诊疗让患者生命迎来转机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是一类原因不明的急性血管内溶血性贫血伴肾功能衰竭的综合征,可累及多系统,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急性肾衰竭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2018年,国家公布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其中就包括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在小王确诊后,青大附院肾病科立即根据他的病情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积极开展抗感染等治疗,并实施了14次血浆置换治疗和间断性血液透析治疗。从对症治疗的第三天开始,患者的尿量开始增多,病情稳定并逐渐好转。随着血肌酐、血小板、血红蛋白等指标回归正常值,也意味着患者终于渡过了这场难关。此次成功救治,不仅彰显了青大附院肾病科在处理复杂罕见病方面的实力,也体现了医院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优势,唯有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生存率。青大附院肾病科主任蒋伟介绍,罕见病的诊治需要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保持警惕,才能从看似寻常的数据中发现问题,尝试从罕见病角度解题,往往会给诊疗带来重要的意义,这也需要团队与学科有大量的临床积累,才能尽快找到疾病的真相,让患者少走弯路,得到精准高效的治疗。
站在肾脏疾病“医教研”前沿
“侦破”疑难复杂肾脏疾病,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是青大附院肾病科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目标。自1979年成立,科室厚积薄发、精益求精,如今已成功构建起“科研、教学省内领先,医疗技术国内一流”的“医教研”为一体的肾脏病诊疗中心。科室不仅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青岛市临床重点学科,还承担着二十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同时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慢性肾脏病(CKD)一体化管理成员单位、全国肾脏病诊治示范中心等重要工作,拥有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及青年专家多人,汇聚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形成了强大的科研与教学团队,博士后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及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配备,以及海外留学归国医学人才的加入,为学科注入了新鲜血液与国际视野,推动了学科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在学科建设方面,青大附院肾病科已成为山东半岛地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中心及肾脏病疑难危重症诊疗中心,其临床辐射范围广泛,惠及全国12个省的患者。
与此同时,科室还积极响应国家东西部医疗帮扶政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甘肃定西、贵州西秀等偏远地区及山东省内多地市医院提供技术帮扶并开展人才培养,有效提升了当地肾脏病诊疗水平,为推动我国肾脏病医疗事业的均衡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于波 实习生 王紫滢)
责任编辑: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