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这场顶级盛会上青岛宣布: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

机器人是公认的“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作为以制造业起家的城市,青岛正努力“摘得”这颗明珠。

11月23日,2020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在青岛高新区开幕,期间将举办1场发展大会、1场企业家峰会、4场主旨报告、27场主题演讲,业界领袖、专家学者、企业家汇聚一堂。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是由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主办的,我国机器人领域最具权威性的行业年度大会之一。本届大会以“应对新挑战 拥抱新科技抓住新机遇”为主题,聚焦机器人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旨在持续推动跨领域间的合作,构建中国机器人产业生态圈。这是时隔五年,该大会再一次来到青岛。

在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发展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塑造制造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和手段。目前,依托青岛高新区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平台,青岛加快推进产业集聚与链条延伸,初步形成了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竞争优势。

行业盛会的再次青睐,为青岛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在大会开幕致辞中发出邀请:“期待能有更多的机器人头部企业、成长性企业和创业团队、科研人才来到青岛,同我们一起创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 

01

行业盛会缘何时隔五年再次来到青岛?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是业内外人士梳理研讨国际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共商产业发展大计、引导机器人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业内外沟通交流的年度盛事和重要平台。

自2012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8届,举办地分别有上海、广州、重庆、青岛等城市。2015年首次在青岛举办,本届是该大会时隔五年再次回到青岛。“本次大会选择在青岛召开,源于青岛机器人产业发展所展现出的蓬勃朝气。”在此前召开的有关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宋晓刚这样表示。

青岛作为中国领先的制造业强市,拥有齐全的工业门类、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理应在全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上做出更多引领性、创造性探索。青岛在高新区高起点规划建设了青岛国际机器人产业园,全力打造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培育和引进了一批机器人龙头企业和新锐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十三五”期间,全市机器人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呈现了10%以上的快速增长态势。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机器人企业50余家,实现营收近40亿元,初步形成了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竞争优势。

特别是去年以来,青岛强力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产业资源汇集、核心环节产业化,培育千亿级产业新生态。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达到了34.1%。

同时,本次活动承办地青岛高新区作为国内首家“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支持及市场需求拉动下,集聚了一批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机器人研发及产业项目,努力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

有理由相信,通过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这个行业顶级平台,青岛将进一步放大产业发展环境优良、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等优势,增强行业区域协同,促进机器人等重点产业加快集聚发展。 

02

“新风口”风头正劲,青岛抢先布局

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无论是在制造环境下应用的工业机器人,还是在非制造环境下应用的服务机器人,其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对于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尤其是疫情的冲击,使得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体系迫在眉睫,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呈现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在新发展格局下,随着内需的不断释放,老龄化社会服务、医疗康复、救灾救援、公共安全、教育娱乐、重大科学研究等领域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自2013年起,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连续第七年位居世界首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机器人产业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和广阔空间。

青岛对机器人产业的布局比较早。2013年,青岛就确定实施促进机器人产业的集聚发展战略,在高新区规划建设青岛市机器人产业园区。去年,青岛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将智能制造装备迭代升级做为重点攻坚任务之一,机器人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今年3月,山东省内第一个机器人产业政策在青岛出台。

“目前,青岛市机器人产业初具规模,已驶入‘快车道’,产业特色初步彰显,在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核心技术以及关键零部件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并在全国同行业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机器人上下游企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链较为完整,产品涉及机器人本体、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关键部件等产业链各个环节,链上企业阶梯式分布,呈现有利竞争和引领格局。”宋晓刚表示。

作为青岛市机器人产业集聚地,截至目前,青岛高新区累计引进一百余个机器人产业链项目,总投资超过130亿元,占全市机器人企业的80%以上,产品涉及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关键部件等产业链各个环节。

青岛机器人产业一直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在“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在青岛出现,如中智泓熵的教育机器人、送餐机器人,悟牛智能科技的农业机器人,澳西、伏羲的防爆消防机器人,以及钢铁侠的双足大仿机器人等。

03

青岛的雄心与路径

青岛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位于高新区的青岛国际机器人产业园起步较早,基本形成了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集群效应。青岛发达的纺织、家电等轻工业,都对发展机器人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

另外,青岛着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加快推进新基建、现代服务与高端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全球工业互联网各领域协同创新、融合发展,这也为机器人产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本次大会开幕致辞中,王清宪系统阐述了青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目标愿景和现实路径——

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推动技术创新。一方面,青岛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创新主体作用,以企业和专家学者意见建议为蓝本,在省内率先出台了支持机器人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对符合国家要求的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项目给予奖补,“一事一议”支持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另一方面,青岛积极引导创投风投等社会资本参与企业技术研发,重点支持机器人产业核心技术突破和应用推广。

“我们每一个产业政策每年都要修订一次,就是要让政策跟上产业发展的节奏,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希望大家到青岛来,一起完善青岛的机器人产业政策。”王清宪表示。

推动机器人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青岛正通过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着力营造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芯片、传感器、区块链、产业数字金融、细分产业互联网平台、网络安全技术、工业互联网科技应用服务等产业在内的全产业生态,通过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设备。在此过程中,鼓励引导创投风投、社会资本参与全市3000家企业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改造项目,联合头部企业开展创业培训,按照市场需求“订单式”培养人才,今后将继续推动青岛机器人产业的应用场景更好地与人才、技术、资本对接,促进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

围绕产业链加快项目布局。青岛坚持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聚焦原材料、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等各个环节,依托龙头企业提升基础配套能力,加快延伸产业链条。在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全会上,青岛鲜明提出建设创业城市,并出台了“青创十条”政策,全力打造最适合企业家和创业者的发展生态,推动“四新”经济集群化发展。对机器人产业发展,青岛规划未来3年内全市机器人核心技术本地拥有率达到80%,产业链本地配套率达到70%。

搭建国际性机器人产业交流服务平台。青岛作为东部沿海城市、黄河流域的经济出海口,是东向日韩、西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具有“双节点”价值。RCEP的签署让青岛毗邻日韩的优势进一步放大,也必然会为机器人产业的交流发展带来更多机遇。青岛正建设一批“国际客厅”,未来期待打造机器人“国际客厅”,让机器人企业通过青岛就能对接世界,深化技术和产能国际合作,更好融入全球机器人创新和产业分工体系。

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终点在哪里?未来机器人会给人类带来什么?“这些问题,只有发展才能给出答案。希望更多机器人头部企业面向山东、黄河流域乃至“一带一路”广阔市场,投资青岛、布局胶东。青岛愿意在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中与大家共同探索实践,让我们一起在青岛看见未来,走向未来!”王清宪说。

作者 | 王涛    策划 | 沈默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