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阔步迈向2035

历史的巨笔,常常在重要节点,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奋进的城市,往往在关键时刻,迎来奔腾激荡的机遇。在全市上下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及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的关键之时,在“二次创业”再出发,“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开局之年,《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正式批复,立起了广州新一轮大发展的“四梁八柱”,为广州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注入强劲动力。

这是广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全市国土空间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政策和总纲,赋予了广州“6+4”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明确了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的愿景,广州在全国城市中的定位更高、功能更强、分量更重。

高点站位,勇担“世界—国家—湾区”时代语境下的新使命;出新出彩,擘画融湾向海、全域繁荣的新蓝图;砥砺奋进,谋划阔步迈入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的新征程。广州,这座历经千年而繁盛不衰的城市,再一次被委以重任,历史的机遇又一次向这片热土张开怀抱。

珠江之畔,滔滔江水奔腾而过,羊城大地,生生不息奋斗不止。广州,是广东的广州、中国的广州,也是世界的广州。为一域增光、为全局添彩,既是一份特殊的荣耀,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是广州热门打卡地,也成为展现人文湾区活力的重要平台。

广州,使命不凡

城市的性质决定了一座城市的发展方向。广州的战略定位,承载着重大国家使命,蕴含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擘画出未来美好的图景。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赋予广州“6+4”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进一步突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首次提出了“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科技教育文化中心”的城市性质,为正处于动力转换期、优势再造期、新一轮发展酝酿期的广州注入了强劲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还明确了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的愿景,广州发展的目标更远大、未来更美好;赋予了“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空间需求”等系列支持政策,同步批复了7类562项重点建设项目安排表,广州发展的空间更广阔、支撑更有力;广州作为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先行先试的唯一试点,在建立全域全要素的空间管控体系、构建国土空间数字治理体系等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改革创新权限。

城市的地位总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中得到提升。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获国家批复三版总规,城市定位从“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跃升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作为2018年自然资源部成立以来唯一部署的市级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试点城市,广州在全国城市中定位更高、功能更强、分量更重。

不是哪个城市,都能承担这样的国家使命。放眼全国来看,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每一个地方的发展战略,都是应时代所呼、国家所需,都蕴含着重大战略深意。

经过十多年持续生态修复和湿地生境再造,海珠湿地已蜕变成水清、花香、鸟欢的全民共享绿意空间。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又是广州?我们从历史中找寻答案。

往远看,广州是一座历经千年经久不衰的商业之城,作为连通世界的南大门,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甚至一度是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扼守着通往大洲大洋的海路咽喉。

往近看,无论是在苦难辉煌的革命年代,或是激情燃烧的建设时期,还是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岁月,广州始终得风气之先,敢想会干、勇立潮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广州从来就是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作探索的、作贡献的英雄之城。进入新时代,更是被寄予厚望重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次亲临广东、3次视察广州,要求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肯定广州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并以广州为例向世界宣介中国式现代化,寄望广州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

广州明白自己的这种使命:中央把许多先行先试、服务国家战略的机会交给广州,是一种信任和期待。这种时代和政策的际遇,从来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

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广州都市圈,在全省乡村振兴中当好示范和表率,推动“百千万工程”走前列、做示范……广州建设高能级省会城市干劲十足;

锚定“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深化区域协同,引领湾区发展,共建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城市群……广州开放型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持续增强;

强化国家双循环战略的节点枢纽,坚定不移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广州作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的城市性质不断彰显;

对标世界标杆城市,强化链接全球和配置高端要素的能力……广州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信心更强。

一座城市,地位越重,责任越大。在重任面前当仁不让,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全球和区域网络中行棋布阵,率先为国家重大战略探路破局,广州,注定使命不凡!

位于南沙的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会议中心将集聚更多国际金融产业和高端的国际金融资源。

广州,底气十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广州要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面对这新征程上的“广州之问”,“六个城市性质”回答了前者,“四项核心功能”则为后者点明了广州的底气所在、优势所在、动力所在,相当于为2021年至2035年的城市发展“施工图”架好了“四梁八柱”。

如何理解 “国际商贸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综合性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这四项核心功能?

从全国大局看,这是在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的主线下,让我们破“内卷”、细分工的必然要求。谋定核心功能定位,旨在让各超大特大城市立足国家所需、城市所长,错位发展、各美其美。

从资源禀赋看,这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让我们锻长板、扬优势的时代机遇。“州”立江上,“广”通四海,“千年商都”是广州的品牌、广州的底气。我们不仅要续写这段传奇,还有更大的“野心”,向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进发。

从发展动力看,这也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中,让我们强引擎、“挑大梁”的清晰指引。产业向“实”求“质”,科技向“新”登“高”,广州要建设好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发挥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成果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作用。

题定纲成,乘势而进!面对新征程上的“赶考”,面对提出更高要求、更强担当的“问卷”,广州蓄力挥毫、底气十足。

广州港南沙港区已逐渐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带货达人”,实现了海、陆“丝路”的无缝连接。

——商贸更向活。瞄准“国际商贸中心”核心功能,广州以商贸保持发展定力,着力成为链接双循环的战略支点。

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商品进出口总值连续第3年双双超过1万亿元;今年年中,第135届广交会线下成交额和境外采购商到会数创下历史新高……面对经济恢复波浪式发展等新形势新挑战,广州依旧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作为全国唯一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副省级城市,广州要在“内外兼修”中谱写商都新篇,扩内需、稳外需,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广州贡献。

——经济更向实。锚定“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功能,广州以产业保障发展活力,把握“数”和“碳”两大转型趋势,促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小苗变大树、未来产业种子快开花。

走进乐金显示广州制造基地,全球最大尺寸和最先进的8.5代OLED生产线,源源不断地为中国和世界市场供应高端8K电视屏幕和最新的车载显示屏幕;作为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广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仍在不断进化,先进设备、传统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与车间工人协力“智造”……今年上半年,广州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增长9.8%,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4.5%,占全市制造业投资比重提高至55.5%,“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步伐越走越实。

——门户更向强。聚焦“综合性门户”核心功能,广州以开放汇聚多元外力,推动枢纽功能更强、城市能级更高、交往交融更深,当好当之无愧的“南大门”。

万商云集的广交会,外贸“朋友圈”不断拓展。

综合性门户是在国家层面承担对外交往、要素集散功能,代表国家开展国际交流的核心节点。纵观全国,能称得上综合性门户的仅“北上广”三家。

这是国家对广州交通枢纽功能的认可:对外,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港链接全球,助力城市向空而强、向海而兴;对内,白云站拉开“高铁进城”序幕,深中通道南沙线即将开通,交通网络高效畅达、能级再跃升。

更为关键的是国家对广州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出的更高期许: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正式挂牌,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等领域先行先试建起“桥头堡”;“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从都国际论坛等主场外交活动,让广州在大国外交的最前线展示岭南文化魅力、改革开放成果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重要成就。

——城市更向新。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核心功能,广州以科创保持发展动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让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出台科技成果转化“1+N”政策,建立起100亿元天使母基金、500亿元创投基金、1500亿元产投基金……广州以“大手笔”谋划科创“大未来”。面向2035年,广州将集聚生物技术、新型储能、纳米科技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激发高校、大院大所和企业集成式创新活力,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打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科学家友好型”营商环境,致力让企业、企业家、科学家在广州更好发展、更快成功。

我们看到,今天的广州,经济总量大韧性好、市场活力足流量高、城市环境美包容性强、国际影响力大美誉度高等基本面持续巩固,在科技创新、商贸、流通、对外交往等方面对全国全省的担当和贡献持续提升,百度实时迁徙地图排名、新设外资企业数量、新增经营主体数量等都以实打实的数据证明国际国内依然看好广州、信任广州、选择广州。

面对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重任,面对《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广州不仅有改革基因,也有现实基础,不仅有强大决心,也有十足信心!

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图

广州,大有可为

城市性质,为广州在浩瀚的发展坐标中精准定位,照亮前行道路;核心功能定位,赋予了广州在新征程上的使命任务,不断攀登高峰。而城市空间结构重塑,则为“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壮志豪情铺设了足够大的舞台。

自1954年初版总规方案问世以来,广州已历经16版总规的精心雕琢。从每一版广州城市总规中,都能触摸到城市舒展筋骨的脉动,感受到城市演进蜕变的强烈节奏。

1984年,《广州城市总体规划(1984—2000年)》吹响向东发展号角,六运会主场馆的落地和天河组团的崛起,见证了规划的前瞻力量与东部先进制造业的蓬勃集聚。

2005年,《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勾勒出一幅沿珠江水系发展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蓝图,广州的发展格局因此而更加开阔。

2016年,《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提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十字方针,引领广州城市空间实现了从量的拓展迈向质的提升。

我们不难看到,过去每一次布局的完善调整,每一次城市的更新迭代,都孕育了更强劲的动能,奔向了更美好的愿景。

如今,广州再次迎来战略机遇与转型的关键节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作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决定,吹响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号角。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锚定走在前列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展现新气象、干出新作为。

9月20日召开的广州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展望并不遥远的2035,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一个勇立潮头的广州开新局、蹚新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一个开放共享的广州联通四海,千万广州市民也需要一个宜居宜业的广州拥抱人生出彩机遇。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在大有可为的时代更要大有作为!

广州城区美丽的天际线

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顺应全球区域化发展趋势,积极落实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一流城市群的战略要求,整体谋划面向2035年中长期发展的空间战略蓝图:

划定2135.00平方千米的城镇开发边界,为“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宏伟蓝图留下了广阔的战略发展纵深;

划定1429.15平方千米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则为广州未来的持续发展筑牢了绿色生态屏障;

铺开一张广州全域地图,“一带一轴、三核四极”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镇空间结构,清晰地搭起了广州城市未来生长的骨架,展示了广州构建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的超大城市转型发展道路。

从珠江到东江,再到增江,一条珠江高质量发展带串联起广州的厚重历史和繁荣未来,聚焦现代服务、科技创新、文化创意、滨江休闲、公共服务等功能,成为广州展示老城市新活力、链接珠江口东西两岸发展的重要纽带。

从黄埔知识城到南沙伶仃洋,一条活力创新轴链接纵贯南北约100公里,串联起东部中心、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狮子洋增长极等重要战略节点,释放广州的发展动能,集聚重大科技设施,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衔接广深港和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高起点引领湾区发展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市域景观视廊示意图

在“一带一轴”的穿针引线下,“三核四级”更进一步奠定了广州突围的方位。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核”、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南沙新区“未来发展核”三核联动发展,将成为承担全球城市功能、展现国际大都市时代活力与独特魅力的核心区域。

国家知识中心城、北部增长极、狮子洋增长极、从化绿色发展示范区四个增长极,将成为支撑广州建设大都市圈、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支点。

“一带一轴、三核四极”的谋篇布局,折射出广州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立足城市资源禀赋特点,向着具有国际竞争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全球城市目标稳步迈进的生长逻辑。透过这一逻辑,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在全球城市网络中发挥更广泛、更全面的引领作用。

明天得到什么,取决于昨天有什么,更取决于今天干什么。

就在规划批复的同时,一张彰显广州“杀出一条血路”胆识气魄的改革路线图也已经绘就。它不仅仅是纸上的墨迹,而且是广州7434.4平方千米大地上正在发生的故事:越秀区瑶台城中村改造项目(一期)首开区正式启动、第十六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开幕、深中通道南沙线也即将在10月正式通车……

放眼这片热土,处处可见奋斗的身影,处处都是拼搏的声音。

广州的今天,是历史长河中连贯的篇章,是连接过去与未来对话的桥梁。广州的故事,更是每一个奋斗者与追梦人的故事,珍惜当下,勇敢追梦,因为历史与未来,都在你我手中。

古希腊哲学家曾经说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说,新的不仅是太阳,更是太阳下生活的人们和人们的生活。改革在持续,生活在变迁,发展无止境。让我们携起手,肩并肩,同心干,阔步迈向2035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城华、方晴、贾政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王燕、廖雪明、杨耀烨

本版示意图/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供

一图统筹:崔素华

文案:林传凌、杜娟

一图设计:陈婷婷


责任编辑:陈海芹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