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 抢占先机,青岛加速“驶向”深海

上个月,我国首个深水油田——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在珠江口盆地海域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全类型深水油气装备的设计、建造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青岛造”圆筒型FPSO“海葵一号”作为该项目主要生产设施之一,正式在南海服役。

“海葵一号”最大储油量6万吨,每天可处理原油5600吨,是原油处理、存储与外输的关键装备,由60多万个零部件构成,可连续运行15年不回坞。能制造出如此设计精妙、结构紧凑的“庞然大物”,正是青岛在“挺进深海”领域的实力写照。

“深海”通常是指海洋透光层以下的区域,一般深度超过200米,其占海洋总面积90%以上,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是重大科学发现的突破口,也是海洋未来产业的潜在增长点。

在认识海洋、开发海洋的进程中,更远、更深一直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储量巨大的深海矿产资源含有高科技产品必不可缺的材料,关乎产业培育、升级,日益成为关注焦点。

前瞻布局,青岛将深海开发列入未来产业重点培育,就是要发挥海洋名城在科研和产业方面的基础优势,抢占发展先机。

“深海一号”完成科考任务返回深海基地。 韩星 摄

加入“先锋大军”

放眼国内外,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强化深海开发动作。

从国际来看,美国、英国、日本、挪威等国家依靠深海装备产品成熟度,占据全球多数市场份额,新技术不断涌现,装备向智能化、绿色化、原位化发展;同时,陆地空天力量“下海”也已经成为鲜明的发展趋势。

从国内来看,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未来产业实施意见,提出推进深海等未来空间产业发展,打造深海油气水下生产系统等标志性产品;科技部牵头组织实施“深海和极地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据统计,仅“十三五”期间,我国深海技术与装备经费投入就超过百亿元,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前排城市来看,上海、深圳、武汉等地都已将深海装备作为先导、未来产业加快布局。上海布局“深海探采”,重点发展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水下机器人、深潜器等装备;深圳布局“深地深海”,重点发展深地矿产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深海智能感知等领域;武汉布局“三深”(深海深空深地),重点发展运载探测装备系列化和配套能力。

当下,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加快向深海进军,将深海资源勘探开发作为一项重要的未来产业进行布局。而在相关领域,青岛科研实力强劲,发展底气十足。青岛拥有崂山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所、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等国家战略力量,管理运行着“深海一号”、“科学”号、“东方红3”号等多艘先进科考船及“蛟龙”号、“潜龙”号、“发现”号等多个高新海洋探测平台,建有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海洋工程省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研发平台,在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基于强大的科研优势,青岛从顶层设计谋划,在相关领域下出了“先手棋”,成为深海开发“先锋大军”中的一员。出台《青岛市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布局深海开发等未来产业先导区;获批青岛市深海极地开发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大洋钻探、深海开采、深海生物、海底监测等领域;以“深海开发”为未来产业之一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加大对海洋采矿设备、水下机器人等关键设备生产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定向招引;聚焦海洋物联网、深海开发等领域,今年实施27项重大技术攻关……近两年来,青岛加足马力,让科研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向着“未来”奔跑,全力“驶向”深海。

培育深海企业

青岛汉缆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海洋专用电力电缆正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制造出来。在研发创新支持下,该企业已攻关500千伏超高压海底电力电缆的核心技术,单根电力电缆可满足30公里长度生产。据统计,自1996年研发生产海底电力电缆以来,青岛汉缆已经相继为海洋石油开发、岛屿供电及海上风电场提供了2000余公里的海底电力电缆。

深海蕴藏着地球上远未认知和开发的宝藏,要得到这些宝藏,就必须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和深海开发方面掌握关键技术。在相关领域,以青岛汉缆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在各个细分领域深度探索,推进深海高端装备国产化,为这一未来产业的发展筑牢了根基。

在龙头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引领下,深海开发领域的“重器”持续在青产出。例如,海油工程(青岛)承建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世界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等深海油气资源开发装备;再如,山东海洋集团投资运营我国首座自主研制的大型全潜式深海智能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深蓝2号”网箱,均在青岛顺利出坞。

在深海进入领域,青岛培育、汇聚了蔚海明祥、海山海洋、森科特等重点企业,产品涉及水下滑翔机、Argo浮标、水下作业机器人等多个方向。其中,万米级无人自主水下滑翔机“海燕”下潜深度刷新世界纪录,HM2000型浮标成为唯一获国际Argo组织认可的国产化浮标。

在深海探测领域,海研电子、青岛国数、经海仪器、青岛泰戈菲斯、道莅智远等重点企业,遍布惯导、声呐、温盐深(CTD)等传感器关键技术研发领域,开发了水声探测、水下通信、海洋原位多参数测量仪海工装备芯片等产品,纷纷实现国产化替代。

在深海开发领域,青岛企业的显示度也越来越高。中石化经纬致力于实现耐高温高压井下智能测控技术装备国产化;青岛昌辉管业研发CH120型深海钻井机器人,在海洋平台最深可达7000米处进行深海油气作业检测和控制,实现高效、安全、连续钻井作业;海检集团承担首套500米级水下采油树测试验证;青岛中加特电气在大功率水下变频液压动力源方面拥有核心技术……

复杂国际环境下,研制国产化深海高端装备对提升深海资源开发能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一系列现实需求的意义不言而喻。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新技术蓬勃产出,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也为深海高端装备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动力,深海开发这一未来产业将迸发出更强活力。面向未来,青岛还在推进深海开发产业向纵深拓展,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和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等“深海三大国家平台”正加快起势,总投资11亿元的清原海洋生物基因编辑研发及应用项目开工建设,中加特电气积极布局生产耐高湿、高盐海洋环境矿用一体机……

用好先发优势,抢占发展先机,青岛还要进一步在顶层设计的统筹协调下,突出科技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将科研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让深海开发这一未来产业加速“照进现实”。(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青岛日报2024年10月13日1版

责任编辑:臧婷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