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世界一流,青岛发布重磅行动方案

图片

有态度的思想者
正在强力推进建设的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有了清晰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10月21日下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交通运输局对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实施的《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进行解读。
图片
《方案》从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壮大现代航运服务业、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优化综合发展环境、凝聚建设强大合力等五个方面,确定了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总体思路、指标体系、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共明确了13项重点任务。
按照《方案》提出的预期目标,到2026年,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初见成效,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7.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600万标准箱,航线总数达到240条,海铁联运箱量突破255万标准箱,欧亚班列开行规模突破1100列,物流业增加值超过1900亿元。
到2035年,青岛努力建成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

01



提升城市发展战略

青岛因港而兴,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具有良好条件和发展基础。2024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显示,青岛位列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第15位。
但放眼全球,与伦敦、新加坡、上海等全球领先的国际航运中心城市相比,青岛在现代航运服务业、综合环境等方面还是追赶者的角色。
今年,青岛将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升至城市发展战略,将其作为青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成为提升青岛在全国开放大局中地位能级、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6月21日,青岛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成立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专班的通知》,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曾赞荣和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担任“双组长”,市政协主席孟庆斌担任执行组长的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专班正式成立。
7月28日召开的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专班第一次全体会议指出,以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为目标,对标国际先进航运中心,抓重点、固强项、补短板,加快从物流港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服务港转型,更好服务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
10月15日,在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会上,山东港口围绕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助力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行重点推介,智慧绿色港航服务产业联盟等25个项目现场签约,涵盖智慧港口建设、物流、贸易等多个领域,方舟智能港航口岸服务公司正式揭牌。这些项目将为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图片
此次印发的《方案》,更是明确了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未来发力的13项重点任务,包括:强化航运中心规划引领、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港口绿色低碳发展、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航运物流、加快拓展航运贸易市场、强化航运金融服务保障、促进港产城联动发展、提升口岸服务功能、提升海事法律服务能力、强化海事人才引进培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育港口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等。这些任务进一步细化为53个分解事项,将清单化、责任化全面推进落实。

02



筑牢“硬支撑”

青岛是我国重要的国际性港口城市,青岛港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良好的基础设施、领先全球的集装箱自动化码头,航线网络通达全球700多个港口,海铁联运量连续九年保持全国第一。2023年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球第四位、第五位。
青岛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要进一步拉长长板,夯实吞吐量、码头、航线等“硬支撑”,强化港口的关键支撑作用。
基于此,基础设施领先化、航运网络全球化成为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战略目标之一。《方案》提出,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新增码头通过能力2600万吨,港口专业集装箱设备自动化率超过55%,专业干散货设备自动化率超过90%,港口清洁能源使用率超过65%;
完善综合集疏运体系,董家口至五莲铁路及胶新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沈海高速、董梁高速主体建成通车。
优化拓展海上航线网络,新增集装箱航线15条,新增国际中转通道30条,国际中转集拼箱量年均增长10%;
完善内陆港布局,内陆港总数达到56个,依托上合示范区建设青岛港延伸港区和国际陆港,构建通达全球的双循环陆海物流网络。
围绕港产城联动一体化、口岸通关便捷化,《方案》提出:邮轮母港启动区8个项目建成投用,邮轮在青运营航次25个,到访上海、济州、福冈等8个中日韩三国城市,董家口港区大宗商品储运基地项目开工建设。
创新口岸通关物流新模式,深化智慧口岸试点建设,健全服务机制实现船舶“在港零待时”,青岛海运口岸集装箱货物跨境贸易口岸时效、口岸信息化水平、口岸监管环境在全国名列前茅。
图片
青岛港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硬支撑”

03



做优“软实力”

一座国际航运中心,离不开发达的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经纪、海事仲裁、信息咨询等现代航运服务业。
《世界领先海事之都》(2024年)报告显示,青岛在全球海运城市中排名第28位。报告对青岛的评价是:港口与物流和海事技术领域表现较为出色,而海事金融与法律领域表现不足。
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应以壮大现代航运服务业为破题关键,引入相关企业、机构和人才,提升港航服务产业的要素集聚度、产业“含金量”和“附加值”,着力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

图片

今年4月,国内船舶行业企业高端管理人线下沟通交流专业平台——第十一届船商会在青岛举行。

在这方面,《方案》给出了破题、解题思路:
着眼于航运贸易多元化、金融服务链条化,青岛将推进油品混兑、船舶燃供等新业务,争取获批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加注资质,船舶交易服务业务规模突破240艘次,交易额超过10亿元,累计培育100家跨境电商海外仓。
大力发展航运保险,围绕货物、物流、贸易等港口要素,提高港航供应链金融服务水平,力争2026年航运保险保费收入超过3.1亿元,港口供应链金融业务发生额达到140亿元,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业务发生额达到2500亿元。
聚焦海事服务国际化、人才培养专业化,青岛将提升国际海事法律服务功能,建立海事海商案件诉讼与仲裁衔接工作机制,打造10家海事海商专业律师事务所,促进青岛海事仲裁业高质量发展。
加大海事人才引进力度,累计引进2400名海事青年人才,推动青岛自贸片区国际海员服务中心建设,提升海员服务保障能力。
在数字港口智能化、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化方面,青岛将打通港航物流大数据资源,建设“共建共享共治”数据平台,惠及港航企业2.1万家。
促进港航数字产业发展,深化“人工智能+智慧港口”示范应用,开放40余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培养不少于500名人工智能应用人才,形成一批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解决方案。
“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城共荣”。以《方案》为指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际航运中心将成为青岛的一张城市新名片。

记者|周建亮      编辑|赵笛

制作|宋尉嘉


图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