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区:高质量发展“新”潮澎湃

加快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探索产融合作新模式、新路径

崂山区:高质量发展“新”潮澎湃

黄海之滨、崂山脚下,产融合作再启新篇——

10月22日上午,2024产业投融资大会暨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一城一策”路演活动在崂山区开幕,为“推动产业与资本高效对接,实现双向赋能、共赢合作”搭建重要平台。作为活动承办方之一,崂山区在活动产融创新实践案例分享环节作主题推介,全面展示了全区加快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探索产融合作新模式、新路径的经验、举措。

金融业态集聚的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今年是崂山区建区30周年,处在蓄势聚能、振翅高翔的黄金机遇期的崂山,坚持把金融优势资源聚集到高质量发展战略上来,聚集到服务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来,持续深化产融合作,集聚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优势金融资源,加快塑造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科创之城,产业向新

产业是深化产融合作的潜力所在。作为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阵地,崂山区是一座活力迸发的科创之城,这里积淀着鲜活的创新沃土,也孕育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早在1994年,青岛市最早一批从事高新技术的企业就聚集在崂山区。建区30年来,崂山区紧握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接力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着力做大做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现代金融等7条标志性产业链,集聚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包括独角兽企业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省级“瞪羚”企业47家、高新技术企业920家,数量均居全市前列。目前,崂山区已成为山东省科技创新密度最高的区域,每万家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8家,拥有国家、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52家,拥有院士、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60人。2023年,崂山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6.55%,主导产业规模突破1800亿元。崂山区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区”。

尤其是近些年,崂山区按照青岛市加快建设新兴产业专业园区的部署要求,认真落实“1个工作专班、1套园区规划、1套园区政策、1支招商团队、1组产业基金”的“5个1”工作机制,高标准规划建设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海洋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四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跑出了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加速度”。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大前沿领域——虚拟现实为例,早在2016年,崂山区就提出打造“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的战略构想。2022年,青岛在崂山区高标准建设了规划面积2000余亩的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着力从高端引领、要素汇聚、产城融通等方面,打造国际领先的虚拟现实产业高地。园区挂牌以来,崂山区确立了硬件终端、软件开发和内容制作的全链条发展主线,大力招引行业头部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吸引行业领军人才、关键人才,推动产业实现强链、补链、延链,目前已集聚抖音Pico、歌尔、大朋VR等终端头部企业及歌尔微电子、歌尔光学、欢创等核心配套企业,龙头企业VR高端产品出货量占国内80%以上,引领示范效应显现。由工信部批准设立的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同样落户在园区内。设立以来,中心加快构建共性技术研发、中试验证、检验检测等六大平台,面向硬件、内容制作领域的企业提供服务。其中,中试验证平台已具备中试生产能力,年产能可达10万台;检测平台相关实验室投入使用,能够完成10个产品种类、50个指标的检测,检测能力全国领先。

2023年,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规模突破180亿元,同比增长50%,虚拟现实产业集群入选省级未来产业集群。区内重点布局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获评省级数字产业集群。

金融之城,发展惟新

深化产融合作,金融是关键。“产业良田”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

崂山区是一座垂直崛起的金融之城,拥有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这一以金融业为主体的功能区,是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核心区。经过10年发展,金家岭金融聚集区已累计落户金融及类金融企业1300多家,涵盖银行、保险、证券等24类业态,累计集聚基金管理人约120家、基金700余只、总规模近900亿元。“南有陆家嘴,北有金家岭”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依托金家岭金融聚集区,近年来,崂山区以金融赋能科技和产业创新为重点,充分发挥财富管理、创投风投和数字金融等比较优势,聚力优化金融资源聚集,加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撑。

依托政府基金主导、社会资本担纲的科技创投矩阵,崂山区不断加力企业投资。在政府基金方面,积极推动省新动能基金、国家级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基金等政府基金落户,引导参股基金累计投资项目560余个、投资额超153亿元。其中,投资本地项目280个,投资额77亿元,包括特锐德、雷神科技等4家上市企业,海华生物、未来医疗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在本地社会资本方面,积极引导本地投资机构与全国知名投资机构建立联动机制,推动海尔创投与高瓴资本、鼎晖投资等知名投资机构合作,先后投资项目超400个,其中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占比70%,推动企业上市超40家,培育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超70家。崂山区专门为虚拟现实产业设立总投资5亿元的种子基金、20亿元的产业基金和30亿元的社会化创投基金,以满足不同企业不同阶段项目落地的融资需求,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

崂山区还着力构建“政府+证券+银行”协同服务企业上市新样板,联合中泰证券、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常态化开展座谈培训,帮助日日顺、泰凯英等企业破解资本市场对接难题。通过搭建平台、组织培训,推动企业用足用好资本市场,先后组织系列产融对接活动,助推产业与资本精准对接。其中,济青双都市圈产业与资本对接路演,今年已累计举办10余场,帮助20余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50余个。

以某科技类企业遇到的轻资产融资问题为例,崂山区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反复学习、研判企业知识产权及融资堵点,逐一咨询8家银行在此领域的金融产品,提出多种融资方案,最终引导青岛银行为其贷款1000万元,解决了知识产权抵押贷款难题。

亲商之城,服务更新

良好的发展氛围是深化产融合作,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现实基础。作为一座环境优渥的亲商之城,崂山区始终致力于让城市更和谐、更优美、更温馨,让企业和企业家感受到踏踏实实的舒服、清清爽爽的愉悦。

投资兴业,崂山有温度和速度。崂山区始终把企业家当自己人看、把企业的事当自己的事办,推出优化营商环境43条等一揽子举措,努力让每一位投资兴业者“如沐春风”“一路绿灯”。比如,发挥政策乘数效应,出台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互联网、科技金融投(保)贷等产业金融政策措施。依托“青岛政策通”平台,实现惠企政策“一网通办”,近三年来,累计拨付市级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57亿余元,惠及企业(项目)4000余家,有效发挥了政策资金的示范作用,引导更多市场资本赋能企业。

依山傍海,崂山有品质和魅力。风光无限的崂山风景区、颜值爆表的浮山森林公园、热闹非凡的石老人城市会客厅,以及海中独美的小麦岛公园……一批“时尚新地标”铺就大美崂山天蓝海碧、山清水秀的幸福底色。既彰显城市格调和人文关怀,又显著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统计显示,近年来,崂山区以打造“山海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为目标,统筹规划了深圳路体育公园、海之恋公园等4处综合公园,浮山、午山、金岭山等11处山头公园,均衡布局同安路、深圳路、新卓路等55处口袋公园以及东海东路、松岭路等43公里绿道,塑造蓝绿交织的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融合格局,拓展了一批“可进入、可参与”的绿色开敞空间。

迈向未来,崂山有空间和机遇。近年来,崂山区紧紧抓住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重大机遇,加快推动张村河片区焕新,这一过程中,除了涌现中韩街道党工委等一批青岛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示范单位”之外,还腾出万余亩土地,一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崂山新主城”正在这里拔地而起。今年9月,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青岛市崂山区金家岭金融新区服务区(张村河南岸)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后动态维护)》,将张村河南岸部分区域定位为“金家岭金融新区”的服务区,重点发展金融服务、商务办公、居住生活、运动休闲等功能,为北侧株洲路片区和南侧金融核心区两大城市重点功能区提供服务配套和后台支撑,该区域也由此成为深化产融合作的重要阵地。

积极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和产业进步的支持作用,发展壮大新领域、新赛道、新产业,崂山区通过深化产融合作,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衣涛 张绪霞 孙俊峰 肖子威)


青岛日报2024年10月23日5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