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融合这多门高深精巧艺术的,是一方小小的印。
篆刻,“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它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复兴于明清,至今已有3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在青岛,有一位从事篆刻艺术50余年的民间篆刻家,他篆刻的印章已超两万方,陆续汇总成多本《千方印集》,众人评价他的印章大气磅礴、粗犷豪放、古意盎然、新意迭出,他便是“成氏篆刻”传承人——成洪章。
现年78岁的成洪章,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接触篆刻。自小打下的书法、绘画功底让他在篆刻上领悟极高,一发不可收拾。起立坐卧,但有空闲,成洪章不是在篆刻,就是在构思篆刻布局。“达到一种痴迷的状态,一旦坐下开始刻,水忘了喝,饭也忘了吃,中间别人说话也听不见了。”
当时,成洪章一家四口挤在11平米的屋子里,角落的一张小桌就是他的篆刻天地。“上班在路上走,脑子里也在构思设计,好几次撞到电线杆子上。”成洪章笑谈当年。
当年月工资只有30元的成洪章要养活四口之家,没有多余的钱买玉石练手,便去外面捡石头锯开练习。“不搞什么花哨刀法,能刻出好章的刀法就是好刀法,最常用的就是冲刀法和切刀法两种。”
成洪章研究甲骨文、学习秦玺汉印 ,从封泥、瓦当中汲取养分,近学吴昌硕、齐白石等,在博采诸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他以古人为师,却又不迷信盲从,有自己的取舍;他紧追时代步伐,又不一味迎合世俗,坚持自己的原则。
这位常常刻到半夜忘记时间的人,在时间的刻度里留下了最深刻的足迹。
他的作品曾荣获国际国内金奖、银奖、特别奖多次,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红旗杂志、求是杂志、工人日报、深圳特区报等全国百余家报刊,被中央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并为唐国强、杨宏基等名人治印。
“篆法讲究;章法宽可走马,密不容针;刀法有神。”这是成洪章篆刻的原则,也是几十年心血凝成的秘诀。如今78岁的成洪章仍坚持在一线推广篆刻艺术,在多所学校、企业开展篆刻教学,得意学生已考入专业艺术院校进修。“印章很美,篆刻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要认真地继承,好好地发展。方寸之间,乐趣无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