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媒体+技术”双优势 深耕智慧文旅细分领域

摘要:媒体融合大趋势下,媒体如何转型?本文以传统报社旗下新媒体“智慧青岛”为例,看媒体发挥品牌、技术双优势,涉足智慧城市建设之文旅领域,分析媒体助力政府打造智慧文旅的实践经验,探讨传统报社旗下新媒体涉足智慧城市建设领的可能,为媒体转型提供参考范例。

关键词:媒体转型;智慧文旅;智慧城市建设;智慧青岛

 

如何尽快实现转型、转型往何处去,是绝大多数媒体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青岛日报社(集团)·智慧青岛积极探索新媒体转型之路,发挥“媒体品牌+技术开发”双优势,进入智慧文旅垂直领域,探索互联网赋能公共文化服务、直达社区“最后一公里”的媒体转型新模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通过多年实践,青岛日报社(集团)·智慧青岛打造了“互联网+文旅青岛”“互联网+旅游推介”“互联网+全民艺术普及”“互联网+全民阅读”“互联网+传统文化”五大创新模式。

“互联网+文旅青岛” 将城市搬上云端

整合青岛文旅资源,与青岛市文旅局等相关部门合作,对青岛文旅资源进行数字化、视觉化开发,打造出线上版的“文旅青岛”,打破时空限制,将青岛城市形象实时展示、远播千里。

云游青岛,24小时欣赏一座城市成为可能。24小时摄像头直播,网友可随时观看崂山多个著名景点、青岛前海一线等实时风景,足不出户,美景尽览眼底。除了欣赏美景,还可以付费获取景点订票、订餐、导游、路况指引等个性化服务,具有较大文化产业潜力。

青岛慧图,让生活更有品质。以智慧地图形式将青岛各个景点的文化历史、交通出行、周边玩乐、美食推荐等做成导航指南,游客轻轻一点即可根据自己需求选择个性化出游服务,既是游客的旅游智慧帮手,又是青岛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

全景青岛,发现一座城市360°无死角的美。360°全景展示青岛城市风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展览展会和高校风采,提供沉浸式体验,让游客身临其境,宛在画中游。附加打卡、留言等互动功能,实现线上同游、同聊、同体验。

品游青岛,让一座城市经得起细细品味、反复游览。引入青岛市文旅局智慧旅游平台,包含青岛A级景区、星级饭店、特色美食、名人故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旅相关资讯、产品,具备线上VR赏景、聆听青岛、景区直播、视频点播等功能,市民、游客足不出户也能品鉴文化、畅游青岛,有助于提升文旅管理能力,便捷文旅企业交互,满足游客服务需求。

“互联网+旅游推介” 让游客来得了、留得下、带得走

青岛骆驼祥子博物馆导览平台,给游客沉浸式体验。基于微信平台开发,将数字化服务全面升级,不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及人力物力,即可给游客带来更多、更便利、更节省成本的数字化服务语音导览服务,成为游客的专属“口袋讲解员”。既可以帮助游客深入了解馆藏资源,提升游览体验;又可以帮助公共文化事业机构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留住游客。

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服务系统,让游览变得省时省力。包含VR线上游览、文创展示、票务、开放时间、交通等综合服务功能,帮助游客全方位获知博物馆信息,增加亲近感,提高到馆率。

智慧藏马,让景区更立体、更具象。为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打造线上综合文旅服务平台,包含智慧地图、旅游线路推荐、美食、生态、在线咨询等全套功能,全方位展示藏马镇文旅资源和公共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当地文旅形象。

“互联网+全民艺术普及” 让文艺在生活中变得触手可及

与青岛市文联战略合作,为文艺赋能。发挥我方技术服务和媒体品牌优势,与青岛市文联达成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其专业性、权威性以及音乐、摄影、美术等12大协会艺术资源优势,开展面向大众的直播、公益课、讲座培训、采风创作等活动,为艺术赋能,向大众输送优质文艺服务。

与市南区文化馆合作制作艺术微课,推动群众艺术普及。拍摄书法、国画、器乐、声乐、手工艺等系列艺术微课,在平台长期展示,向群众输出系列优质文艺课程。

与市南区文化馆合作,打造全民时尚秀年度文化品牌。通过“云端秀场”征集、网络投票、线下展演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广大社区群众、企业职工、工会会员、团员青年等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群体进行才艺展示,同时展现市南区地标建筑、文化广场、海边栈道、公园景点、企业园区等风貌,让艺术成为全民的狂欢、城市的名片。

“互联网+全民阅读” 让阅读与吃饭喝水一样成为日常

打造云借阅平台“青云图”,突破阅读时空限制。与市南区图书馆、新华书店合作,网友下单向图书馆借书,软件直接从新华书店书库采购,免费快递给网友,网友阅毕就近在社区服务点、咖啡馆服务点还书,形成了“用户便捷借阅——图书馆精准获取用户需求——新华书店销售获利”的智慧文化产业链,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打造“N+书坊”城市夜读直播品牌,提供错时阅读服务。与市南区图书馆合作,创新“夜阅读”,通过“1位领读者+1本图书+1个场馆”的新形式,把阅读与多种业态、多个场景融合,让阅读不仅仅停留在图书馆和书店这些传统场所,而是走进文博场馆、咖啡馆、银行等特色场馆,打造“图书馆+城市空间”的“泛在”全民阅读场景,为读者提供“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开展个性化差异化公共文化服务。

打造“春圃读书会”阅读品牌,吸纳广大企业职工群体。与青岛市总工会合作,发挥智慧工会平台“齐鲁工惠”在广大企业和职工中的强大号召力,开展系列阅读分享活动。以青岛市各单位职工书屋作为主要活动阵地,以每周一期、每期一主题的方式开展经典书籍阅读分享会、作家读者见面会、诗歌朗诵会、文化艺术沙龙、电影品鉴分享会等形式多样的线下主题沙龙活动。该项目是青岛市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实施方案重点活动之一。

“互联网+传统文化” 让传统瑰宝更鲜活、更生活

开发青岛文保建筑智慧平台,集成式展现青岛文保建筑。涵盖八大关近代建筑、中山路近代建筑、青岛德国建筑等文保建筑群详细信息,提供搜索查询和地图导航功能,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传播青岛文保建筑风貌。

拍摄“手艺人 守艺人”系列纪录片,成为2021年度青岛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通过寻找新时代青岛市手艺人,发掘传统艺术和人物背后的宝贵故事,宣扬传统文化,传承工匠精神,留存数字资料,让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

打造青岛非遗品牌直播,推动非遗进入大众眼帘。与市南区文化馆合作,以“艺术体验官招募+现场直播+展演”的方式,推动大众参与到非遗保护、非遗展示和非遗传承中来,陆续推介了锔艺、沉香、古琴、剪纸、小儿推拿、八白散驻颜法等非遗项目,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边界 打造数字化公共服务全生态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目前拥有文旅服务、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等70余项功能,涵盖一次办好和医、行、住、游等多种场景,全方位满足用户需求;平均每月进社区开展20余场便民活动,包括义诊、便民大集、纳凉晚会、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直接与用户面对面。平台基于社区生活全场景,广泛链接内外资源,融合政务、文旅、商业、公益等多方资源,实现“1+1>2”的效果。

社区智慧场景传播,文化服务直达终端。通过向社区提供硬件和软件设备,围绕社区用户,提供不同场景下的智能服务解决方案,实现文化等服务直达终端。

社区服务云端融合,群众足不出户享受全方位服务。搭建线上数字化产品矩阵,打造与业主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政务、商务和便民服务。智慧青岛便民服务平台每月为21万用户提供公积金查询,为28万人提供社保查询和业务办理,方便1.2万位车主随时随地进行违章查缴,有13万用户通过智慧青岛进行公用事业缴费,医院挂号功能使用月均10万人次,实现“一端在手、服务全有”;以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为核心,打造社区服务生态圈,涉及吃喝玩乐用住行教医等多个行业,这些行业内的品牌都可以通过智慧社区媒体发声,触达潜在用户,产生相应效益。通过双线互动深度渗透社区用户,社区传播、社区营销的价值还可以深层次挖掘。

社区资讯联动显示,信息高效传播。平台可实现信息一处发布、多处联动显示,以街道、社区办事功能为核心,以文化、生活功能为拓展,为居民提供智能、简化、高效的服务,在区市、街道、居民之间搭建起便捷沟通的桥梁,成为24小时不打烊的云资讯、云服务大厅。

社区社群服务,构建传播新阵地。通过文化讲座、纳凉文艺晚会、文旅研学游、便民服务大集、义诊等多种文化类、生活类活动形式,协助政府部门走进一线开展专项宣传推广和各种服务咨询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服务打通,助力文旅服务、政务服务走进基层,助力基层文旅、政务服务不断升级,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实现媒体品牌的高频传播,达成三方共赢;建立多个业主社群,以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为切口,发挥媒体智慧属性优势,第一时间发生,第一时间传播,将业主转化为品牌的高粘度、高忠诚度用户,让社群成为品牌活动开展的新阵地。

垂直深耕互联网公共服务领域 媒体转型发展前景广阔

开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以服务政府、社会、群众为宗旨,以互联网数据赋能,从基层社区居民幸福感出发,将公共文化触角延伸至社区,将文化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使各类信息“一网揽齐”、“全景直观”,切实提升信息效能,真正做到管好用活、发挥作用,成为政府、群众离不开的好帮手。

构建城市智慧服务全生态。打造新一代智慧城市样本,推进智慧社区服务系统接入全市,下沉覆盖市区全部社区终端,连接数百万用户,实现全流程端到端服务。集合青岛最新、最热的服务功能和各类办事平台等,提供文旅、就业、就医、家政、培训、出行等各项服务,进一步开发各服务板块的社群交互功能,成为智慧城市先行者,收获大批潜在用户。

打造社区媒体传播新阵地。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集合软件与硬件,融合线上与线下,以社区这一最小单元实现公共文化、日常生活、政务办事、社区电商、信息资讯、社群服务、公益服务等全场景服务,在内容传播、服务与社群运营方面实现闭环服务,具有强大的吸引用户、留住用户、与用户强互动的媒体品牌传播潜力,前景明朗广阔。(赵振宇)

 

参考文献:

[1]新媒体时代纸媒转型与发展之路[J]. 陈梦婕.  中国报业. 2021(03)

[2]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纸媒传播困境与发展策略探究[J]. 周亮. 记者观察. 2020(20)

[3]媒体融合背景下纸媒战略转型问题及对策探究[J]. 杨幸慈.  记者观察. 2020(15)

[4]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纸媒转型发展路径探析[J]. 刘惠丽,杨拓.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5]我国社区媒体的发展由来与现状[J]. 韩楚颜.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20(10)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