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教学,青岛农大发布新农科教育教学大模型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2日讯 2日上午,青岛农业大学发布新农科教育教学大模型。该模型由青岛农业大学与超星集团合作研发,具有农业特色知识图谱展示、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虚拟实践教学、智能农科实验辅导、智慧农场数据分析等功能,将为农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化技术支持。

此次发布的新农科教育教学大模型以超星汇雅大模型为技术基座,融合农业教育特点,通过超星与学校海量农科知识数据对接,辅以高质量指令精调,采用自然对话方式实现跨领域知识的语义理解和任务流执行,从而实现农业情境下的智能互动。

具体来看,该模型主要有六大核心模块。“新农科”自主知识体系——AI赋能“知”,即对农科类专业教材、线上课程、论文、试题库、实验实践教学案例等海量资源进行知识的规范化、结构化梳理和沉淀,增加农业数据科学、智能农业系统、无人机操作与应用等“新农科”教材及课程内容,整合计算机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内容,如农业编程与算法基础,将“新农科”专业知识聚合组成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知识森林”,形成自有知识库,实现知识的数字化管理、主动推送和智慧应用。

农业智慧化实践教学——AI赋能“训”,即配备先进物联网与AI算法的实验实训平台、设计数字化实验与实习课程,利用VR和AR技术进行模拟教学。搭建虚拟“智慧农场”“智慧牧场”等综合应用场景,将生物系统感测、农业智能装备、智能灌溉与排水、病虫害预测等课程的关键应用技术在综合场景中进行整合与展示,弥补现实条件下实验场景的不足。对接成熟的农业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如农田杂草识别、牧场羊脸识别等,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完成农业种植、养殖项目的规划和执行。通过实时数据收集和分析,将智慧农场中的生产数据引入课堂,大模型可以为这些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驱动的农业管理和决策过程。

个性化学习规划——AI赋能“学”,即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智能体“小侬”训练成精通不同农科领域知识的“学霸”,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教学辅助,推荐定制化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无感知收集学生学习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生成报告以指导教学改进并帮助学生精确掌握学习情况。

教师智能化教学——AI赋能“教”,即利用AI技术分析学生学情,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方案和智能化工具,以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AI技术还帮助教师开发与现代农业相关的智慧课程,增强课程互动性和个性化教学效果,将农作物管理、土壤科学、动物养殖、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模块化、结构化,并通过知识图谱呈现出来,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观理解农业各领域知识的关系和逻辑结构。

智能教学评价——AI赋能“评”,即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评估学生学业表现,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AI技术分析教师教学情况,评估教学质量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案。创建学生、教师、课程画像,辅助教学评价。AI结合“五育并举”,重塑评价体系,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测评模型,生成综合成绩和五育画像,支持素质教育。

智慧化教学管理——AI赋能“管”,即大数据分析技术助力提升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效能,提供专业建设的完成度、重复度、相似度数据。专业对比分析支持专业调整决策,通过构建农科岗位能力模型,明确所需知识、技能、素质,建立人才培养方案数据库,提升方案质量,生成专业图谱,实现企业需求与培养目标匹配。AI通过教学数据挖掘支持开课计划、师资分配等管理决策。

新农科教育教学大模型建设是青岛农业大学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里程碑,旨在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现。新农科教育教学大模型建设也是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强化办学特色的关键环节。今后,青岛农业大学将持续深化数智教育理念,聚焦“新农科”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坚持需求导向,不断发掘新农科教育教学大模型的应用场景,探寻农业教育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道路。(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责任编辑:王臻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