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亿!青岛定下“小目标”
©原创
到2027年,产业链规模力争超过3000亿元,青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定下了一个“小目标”。12月17日,青岛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大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青岛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公布了这一目标。目前,青岛汽车产业链规模已达1800亿元。立足“智能网联新能源”这一“新风口”,全力以赴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产业,青岛提出,要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应用高地、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和出口牵引型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大抓“整车制造”
紧扣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行动计划》明确了“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整车生产突破式发展、整车出口跨越式增长、关键配套系统性重塑、智慧基础设施初步构建”五大主攻方向。明确了“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塑强整车带动能力、打造一批优势产业、推动多场景示范应用落地、有序布局智能基础设施”五大项重点任务。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11月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5.6%。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正在快速发展,拥有整车制造能力,才能拥有产业真正的未来。对青岛而言,发展整车制造,可以充分放大自身比较优势。一方面,青岛已拥有8家整车生产企业,初步形成燃油、LNG清洁能源、纯电动、混动及氢燃料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的生产体系,车型涵盖轿车、SUV、皮卡、交叉乘用车、轻中重卡、客车、特种车等多个领域。尤其在新能源商用车这片“蓝海”,青岛今年新动作不断。青岛中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6月正式揭牌成立,将聚焦新能源专用车的研发、生产、销售、后市场服务业务;同月,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开发院揭牌,现场发布了我国首款液氢燃料电池整车;即将建成投产的一汽锻造项目,主要生产发动机曲轴锻件和商用车前轴锻件等高端汽车零部件,将引进世界最大的热模机械锻压机全自动线和全自动机械加工生产线。另一方面,魏桥新能源汽车研发总院、潍柴动力全球未来研发中心也都先后投入使用。今后,青岛将全面提升整车开发及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创新能力,深化与整车企业集团合作,推进传统车企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方向跨越,塑造新能源商用车优势。到2027年,青岛整车产量力争超过13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40%。
布局“智能网联”
继电动化之后,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汽车产业的新标签,不断重塑汽车工业的发展格局。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仅汽车部分新增产值将超1万亿元。到2030年,汽车部分新增的产值会到2.8万亿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车路云一体化首席技术专家杜孝平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战略方向。”一汽-大众华东基地引入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及数字化转型方面展开积极探索;奇瑞青岛基地拥有全球最快的深度互动定制生产模式,搭建起全球最强AI品控系统,可实现智能联动和高密度柔性总拼,快速切换生产不同车型。当然,青岛大力发展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也让汽车领域智能网联化的可能性变大了许多。慧拓智能、智腾微电子、宸芯科技、海信网络科技、中瑞集团等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加速成长,积极布局汽车电子领域。就在今年举行的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宸芯科技携最新研发的新一代C-V2X专用通信芯片CX1920亮相。目前,宸芯科技C-V2X芯片和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七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支持全国超过五十个智能网联示范区,市场份额位居前列。青岛目前共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121条,涉及市南区、市北区等八个区(市),并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同时,选择典型区域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更大范围的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聚焦未来发展,《行动计划》提出要重点深化非载人场景示范应用、探索拓展载人示范场景应用。重点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分批次推进交通信号、交通监控系统、道路感知系统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力争到2027年,全市新增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平台超过20家。动力电池、智能座舱系统、车规级芯片、智能底盘等关键领域配套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规模超500亿元。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超过1000公里,小型低速非载人自动驾驶场景全域开放。
释放“产业引力”
汽车的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环环相扣的长链条,无形中让汽车产业有赖于聚集发展。目前,青岛已经形成以即墨汽车产业新城、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和西海岸汽车生产基地为“三级支撑”,以汽车电子、检验检测、零部件配套等特色产业园区的“多点突破”产业布局原则。此外,还有青特集团、海联金汇、赛轮轮胎、双星轮胎等逾千家零部件企业集群式发展,今年前10个月全市汽车零部件产业规上企业增加值累计增幅高达28.7%。此轮《行动计划》,青岛不仅明确支持整车企业深化与核心供应商在研发、技术、产品、资本等层面的协同,形成“一整带多零、一零配多整”的产业生态格局,还提出要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座舱、智能感知、动力电池等一批优势产业,综合利用交通管理及停车管理、充电一张网、“车路云一体化”应用等数据资源,提升智慧交通集成产业规模。会议现场,由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牵头,联合汽车企业、高校、研究所等10家单位共同发起的“青岛市动力电池产业创新发展联盟”成立。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最关键的零部件,它的集聚发展,将成为青岛发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制造的新优势。从零部件,到智能技术,到整车生产,再到关键环节,青岛筑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引力场,产业生态愈发完善。相信在技术发展和政策引导下,青岛能够抓住汽车产业下半场机遇,在竞争中壮大、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