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快评 | 让购房消费更明白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评论员 鞠培霞

2025年1月1日起,衡阳市商品房销售实行套内建筑面积计价。12月12日,湖南衡阳发布的《关于全市商品房销售实行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的通知》获得众多购房者点赞。

套内建筑面积即专有建筑面积,由套内房屋的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和套内阳台建筑面积三部分组成,按照套内面积计价意味着买房时,购房者可以清楚知道自己所买的房子的面积大小,而不再是以往只能根据开发商给出的得房率计算。而得房率的高低,不仅每个开发商不一样,不同的楼也不一样。一般来说,高层得房率要低于多层,但同样高度的楼层,得房率也不完全一样。可以说得房率的高低与楼层高度、开发商户型设计、建造能力等都有关系。

围绕公摊,一直以来都有着相当大的争议。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专业机构在业主或第三方专业机构的监督下弄清楚每户的实际公摊面积,但购房者却要为此付费,这也就造成了购房时的不透明。而买东西,无论其价格高低,人们都愿意买个货真价实,明明白白。更何况房产是大多数人一生中最巨大也是最重要的资产,如此不明不白购买,的确会让人心不甘情不愿,也容易为日后纠纷埋下伏笔。比如,2021年,山西太原一楼盘的公摊面积竟高达43%,购房者购买100平米的房子,实际使用面积仅57平米,原本期待的三室一厅竟变成了公寓大小。业主对此高公摊极为不满,要求开发商退房,此事一度引发热议。正是从这个角度看,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是对房地产市场的一项重大改革,它不仅关系到购房者的切身利益,也对整个楼市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供需市场的不断变化,取消公摊渐渐成了一种共识。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发布的《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其中一项就是“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今年以来,与取消公摊类似的方案各地也在不断出台,比如广东肇庆、湖南湘潭等地开始要求房企按住房套内面积(不含公摊面积)计价宣传销售。浙江杭州规定新成交宅地均可以享受面积认定新规,比如封闭式阳台只算一半面积,开放式风雨连廊不计容,着重提高得房率等等。此次衡阳出台的政策明确提出要按照套内建筑面积计价销售,则是将取消公摊政策进一步落到了实处。

与购房者而言,取消公摊面积,意味着购房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所购买房屋的实际使用面积,从而做到“所见即所得”。这一变化有效解决了过去“买90平方米、实得60平方米”的问题,实实在在保障了购房者的权益。购房者可以更清晰地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买了多大的房子,这种透明度的提升有助于增强购房者的信心,促进市场的公平交易。

当然,也有网友认为,“羊毛出在羊身上”,取消公摊可能会导致房价上涨,因为公摊部分的成本最终会转移到套内面积的计算上。但实际上,这种变化使得房价更加真实,能给购房者呈现更直观的房价,而且从供求关系角度来看,决定房价涨跌的仍然是供求关系,而非简单的计价方式变化。从当前市场状况看,取消公摊面积可能会对楼市供需关系产生影响。一方面,购房者可能会因为得房率的提高而增加购房需求,从而提高房子的交易量。另一方面,对于开发商而言,这一政策可能会促使他们在项目规划和设计上更加注重提高得房率,以吸引购房者。

然而,取消公摊面积也引发了一些担忧。有专家指出,减少公摊面积可能会影响居住品质,因为楼梯、走廊等公摊面积是必需的,对于购房人而言,一套房子的总价也不会因为计量方式不同而不同。因此,如何在保障购房者权益的同时,确保居住品质不受影响,是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细致考虑的问题。

责任编辑/王学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