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政府办公厅《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简报》(2024年第16期)以专刊形式刊发青岛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创新打造职工互助保障“一网通办、即申快享、免申即享”高效服务模式经验做法,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波作出批示:“工作很有成效。望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在服务发展大局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近年来,青岛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紧贴职工“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深化“五化”建设,贯通数智化应用,创新打造职工互助保障“一网通办、即申即办、免申即享”高效服务模式,医疗互助保障审核周期由“七日办”缩减为“当日结”,进一步提升了会员单位和职工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
数据融合“一网通办”,实现服务数智化转型显著
大力推进数智化建设,集成服务渠道,优化再造流程,密切加强与人社、医保、民政、银联等部门单位的合作,迭代升级职工互助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整合共享职工社保、门诊大病、住院结算、困难救助等信息资源,形成管理平台、电脑端、移动端“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实现了职工互助保障从名单申报、互助金缴纳、票据开具、档案管理,到保障金申领、审核、支付等业务流程“一网通办”,有效解决窗口跑腿多、流转周期长等问题。
随时随地“即申快享”,提升互助保障金申领质效
坚持服务做加法、流程做减法的理念,在职工之家、齐鲁工惠等APP设立“互助保障”模块,职工可实时获知享有的保障份数、有效期限等信息。拓展互助保障“掌上办”功能,依托国家医保平台,主动抓取就医结算数据,职工在手机上勾选就诊记录后,无需再提交任何纸质材料,符合报销条件的可实现“秒批”,保障金自动转入医保卡账户,并通过手机短信提示到账,推动服务从“面对面”向“键对键”转变,努力做到审核最简、环节最少、流程最优、时限最短、效率最高、服务最好。
政策找人“免申即享”,让利企便民服务精准直达
紧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基本职责,强化数据归集共享,精准匹配受益对象,让受困于政策信息盲区的职工群众及时享受惠工改革红利。安排专项资金640余万元,在18.38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时,同步赠送专项综合互助保障大礼包;在遭遇意外伤害或罹患30类重大疾病、12类女职工特殊疾病时,最高可获得保障金21.5万元。针对重疾职工备受病痛折磨、亲属疲于照顾、常常因无暇或不熟悉政策而遗漏申领救助金等情况,运用大数据技术,主动比对保障金申领记录,向基层工会智能推送帮扶名单,慰问金直接到账,做到“应享尽享、免申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