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鉴’青岛”青岛手造作品图片展在彼尔姆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

12月23日,“遇‘鉴’青岛”青岛手造作品图片展在俄罗斯彼尔姆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本次展览由青岛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山东网承办。本次展览精选山东手造青岛展示体验中心36件最具青岛特色的手造文创作品进行摄影展出,展期一周。旨在通过本次手造作品图片展让彼尔姆青年更加直观地了解青岛、进而热爱青岛,促进青岛与彼尔姆两地文化交流互鉴。


手造是一扇窗口,呈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积淀,也蕴含了发展的蓬勃力量。青岛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手造资源十分丰富。山东手造青岛展示体验中心内共展示580多件精美手造文创展品,涵盖青岛各区市最具代表性的手造项目和产品,成为青岛市手造与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平台。


展出螺钿漆器作品以青岛风光为主要元素,结合青岛独特的资源优势,在继承中创新,使产品兼具艺术鉴赏性和生活实用性;青岛贝雕工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以中国传统工艺为表现手法,以珍稀螺壳为原料,利用其天然色泽和纹理形状,吸收牙雕、玉雕、木雕、国画等众家之长,结合螺钿镶嵌工艺,调、贴、拼、接、粘、画并用,雕琢成平贴、半浮雕、镶嵌、立体等多种形式,颇具观赏和收藏价值;胶东衍纸制作技艺是以纸的自身颜色搭配及纸张独特的肌理效果为基础元素,运用类似中国传统技艺“盘扣”的手法,使用牙签、镊子、小棒等手艺工具,将细长的小纸片拿来卷、捏、折、皱、弯、搓、捻、挑,模仿花、叶、羽毛、动物等造型,透过纸张的边缘呈现出类似浮雕的纹路效果;立体卷纸包含十几种以上的卷法,互相搭配变化,交织成一幅美丽的图案;即墨花边是一种单线织绣技艺,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其基础技艺源于鲁绣,与即墨西北地区的“小扣锁”结合,吸收了欧洲在纸上绣花、抽纱等工艺特点,集锁、编、织、缠、拉、露、镶等20多种工艺,是花边编织与手工绣花两种工艺的完美融合,在国际市场更享有“抽纱瑰珍”的美誉;新河草编原材料使用玉米皮、葫芦草、小麦秸秆、高粱秆等农作物秸秆,经过割、梳、摘、捡、剪等一系列工序变为草编的原材料,酝酿编制出一款款设计新颖、造型独特的草编工艺品,其编制工艺被列入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悉,本次展览展示的手造作品内容涵盖木版年画、制香工艺、锔艺、铜胎掐丝珐琅、胶州黑陶、螺钿漆器、贝雕、水晶内画、蛋雕、根雕、葫芦雕刻、红陶榼子、面塑、泥塑、新河草编、即墨花边等艺术形式,每一件都凝聚着创作者的智慧与匠心,承载着青岛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

展览现场,精美的图片吸引了众多彼尔姆青年的目光。色彩斑斓的贝雕画,以青岛沿海丰富的贝壳资源为原料,展现出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造型古朴的陶艺,则彰显了青岛古老的制陶工艺与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这些作品让彼尔姆青年们直观感受到了青岛浓郁的文化氛围和独特的城市魅力。通过展示青岛手造文创作品,不仅让彼尔姆青年对青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更为两地青年搭建了文化沟通的桥梁,增进了彼此的友谊与情感。“这些手造作品太精美了,让我看到了青岛独特的文化魅力,我希望以后有机会能亲自去青岛感受这座城市的热情。”一位参观展览的彼尔姆青年说。


据悉,青岛市与俄罗斯彼尔姆市于2006年11月缔结友好合作关系。结好以来,两市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发展。为进一步推进青岛与彼尔姆文化交流合作,增进两市友谊,特举办此次活动。旨在以书法为载体,让彼尔姆青年对更好地了解青岛、关注青岛、爱上青岛,成长为跨文化交流的友谊使者。(来源:中国山东网记者 杨广科 报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