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扩量提质 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

在全球通行的关于“国际化大都市”的评判体系中,“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70%以上”是关键维度。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在国际化城市进程、驱动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能级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青岛主城核心区,市南区在现代服务业的探索上起步更早、基础更扎实,孕育出总部经济、现代金融、数字科技、航运贸易等特色产业,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常年保持在90%左右。当前,市南区正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样板区,不断提升服务经济规模结构和质量效益,服务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市南区服务业增加值1157.28亿元,增长4.8%,占GDP比重达90.9%。

加强龙头企业引领

近年来,市南区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建立完善生产性服务业资源库,培育形成一批带动能力突出、引领作用明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

2024年,市南区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松立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评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青岛华正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评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数量创历年新高;新华锦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航获评2024年度省服务业专业人才。

松立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青岛软件园内,是国内首家将智能侧向视频识别技术成熟应用于市政道路停车管理的运营商,在业内率先提出以“人-车-场”为核心的静态交通知识图谱体系,以强大的大数据分析能力以及丰富的线上线下综合运营经验为社会公众提供停车难、收费难的便捷解决方案,并参与首个智慧停车国家标准编制工作。

“公司成立10年来,‘慧停车’平台已落地北京、上海、青岛等40多座城市,管理泊位达60多万个,服务车主3000多万人,通过‘互联网+’搭配灵活的商业模式,使停车费收缴率由人工管理时代的60%上升至85%。”该公司品牌负责人崔道安介绍。

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来源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渗透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性服务业,恰恰是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重要推手。

华正信息是行业领先的物联网与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其自主研发的“华正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聚焦“场景+技术”现场应用,并以AI和大数据为导向,实现数据治理和数据驱动决策,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目前,该平台已在山东、江苏、安徽等省市推广应用,实现企业人工成本下降30%,能耗费用节约20%,生产效率提高21%,先后被国家工信部评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华正信息技术负责人宋伟业介绍。

坚持两业融合发展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

2024年,《青岛市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印发实施,推动制造业企业向“产品+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鼓励服务业企业通过委托制造、品牌授权等方式向制造环节拓展。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平台型企业开展市级两业融合试点。

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档升级,市南区在两业融合探索中也独辟蹊径。青岛易航道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入选首批市级服务业平台企业,中智青岛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评市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单位。

作为山东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领军企业,中智青岛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在两业融合发展试点过程中,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精准对接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人力资源服务需求,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供给侧升级,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该公司副总经理张明明表示,下一步,企业将加强服务产品创新,拓宽智力支持路径,为先进制造业集群企业提供全周期、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全价值链服务。

建强科创平台优势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联合黄海水产研究所、企业协同攻关,培育出“前沿1号”“海蛎1号”牡蛎养殖品种,示范带动了牡蛎产业从传统粗放到精细化、精品化生产的升级跨越;

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依托国家科研项目,研究开发系列海洋环境高性能涂层,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累计供货700余吨,实现了航空涂料的更新换代;

黄海水产研究所联合相关企业培育出2个石斑鱼新品种“云龙石斑鱼”和“金虎杂交斑”,已在我国沿海地区广泛推广养殖,养殖产量占石斑鱼产量的15%以上,累计产生经济及社会效益达30亿元。

……

市南区牢牢把握“高校院所、涉海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集聚”的区位优势,统筹推进“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高校院所”“企业创新平台”建设,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建强用好科技创新平台,释放提升产业创新“源头之力”,加快构建具有市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年,市南区新增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3个,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进入2024年度青岛市重点实验室拟建设公示名单。青岛展诚科技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获评市级服务业创新中心,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评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与此同时,市南区落实重点创新平台调研走访机制,深挖平台产出成果,协同促进成果转化,与驻青高校建立成果对接机制,开展“科技成果发布月”活动,常态化征集科技成果,已发布源自青岛大学、山东大学(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高校的340项科技成果。此外,组织开展青岛首届高校设备资产智慧管理研讨会、青岛国际产学研交流会、青岛大学产学研科技成果发布对接会等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征集成果、需求近千项。截至2024年11月底,市南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62亿元,13个项目获2023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20个项目获2023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全省首个数据要素公司浪潮数据、全市首张无人驾驶道路测试牌照项目新石器、高德地图与山东高速等合资筹建的山东云高数据、网络货运头部企业鸭嘴兽北方总部、青啤数字科技……2024年,市南区招引落地项目171个,新注册亿元项目超110个,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代表性项目选择市南、扎根市南。

位于南京路1号的航运贸易金融总部大厦项目,因所处的黄金区位而备受关注。目前,该项目施工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工人们正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建设,共同向着240米的高空目标奋力冲刺。据悉,该项目总投资约32.6亿元,总占地面积约96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打造成金融业、航运商贸业、时尚产业等多种业态融合的高端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

值得一提的是,市南区航运贸易金融总部大厦等13个项目入选2024年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提升工程等7个项目入选省级服务业重点项目。

近年来,市南区围绕现代服务业“服务于谁、谁来服务”的问题,持续完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培育引进现代服务业总部企业,扩大服务业辐射半径,提升产业能级,加快构建以总部经济、数字科技、现代金融、高端商务、时尚消费、航运贸易、文化旅游为主的“1+6”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投创投、招创投、创投招、创投投”资本招商打法,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打造立足青岛、服务山东、辐射全国的服务经济高地。(曹森  云梅)

责任编辑:宋尉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