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在威海文登区环山街道办事处孙家西山村第一书记吕明玉的办公桌上,一本驻村日记敞开着,上面“自己动手”“有主动性”“和经济利益挂钩”等几个关键词墨迹未干。
乡村振兴,如何调动村民的内生动力?这是吕明玉参加完全省脱贫攻坚考核验收活动回来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现在村民的积极性和以前比是强多了,但主动干事的热情还是不高,啥时候村民能自己找事干,村集体的发展才能更有奔头。”
基础差、底子薄,村党支部凝聚力不够,2018年,时任国网威海市文登区供电公司文登营供电所党支部书记的吕明玉刚来村里时,面对的就是这么一大摊麻烦事儿。
“说到底就是大家的积极性不够。”为了能让村民尝到干事的甜头,刚到村里没多久,吕明玉带头跳进村南头的河道里赤手拔杂草,硬化村内交通“主动脉”,又在文登区供电公司的帮助下,为村里更换近2万米的屋檐线,建起20千瓦的光伏电站……村里环境一天天变好了,还赢得了一个“美丽乡村”的荣誉称号。
要说村民的积极性真正被“唤醒”,靠的还是直接的经济增收——吕明玉带头在村里建起了个腾鑫面食专业合作社。
“要不是自己张罗着弄,还真不知道建个饽饽厂要牵扯这么多事。”吕明玉说,光是摸清市场这一步就难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区里大大小小的花饽饽生产企业跑个遍,不仅没带回啥好消息,还被“浇”了几盆冷水,“买设备、建厂房,干啥都得用钱,可这个经济空壳村根本负担不起。”
思前想后,吕明玉换了个思路——“借鸡生蛋”。经过她多方奔走求助,连着吃了几回闭门羹,终于有家企业松了口,愿意把场地、设备借给村民们用。这一消息让大家心里涌起了一股热乎劲儿,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还趁热打铁,自告奋勇当起了司机,专门接送妇女们“上下班”。
“班车”拉着妇女们一趟趟地往外跑,孙家西山村蒸出的花饽饽也闯进了市场,有了“粉丝群”,大家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第一个月,村里足足赚了5万多元钱呢。”吕明玉骄傲地说。
赚回了第一桶金,尝到了致富甜头,村民们的干劲儿也起来了,大家开始主动要求建自己的花饽饽企业。经村“两委”研究,一个完备的建设方案“出炉”:把旧村委大院改造成厂房,再购买几台花饽饽生产设备,建了个占地6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
2019年10月,孙家西山村第一次有了自家的厂子,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飞”进了小山村,村民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蒸出来的花饽饽,个个洋溢着满满的精气神儿。
眼瞅着生意越做越大,今年,文登区供电公司又为吕明玉争取了一笔10万元的扶贫资金,在车间旁建起冷库,专门用来储存花饽饽。
“产业项目增收才是调动村民积极性的好法子。”顺着驻村日记上的提纲往下写,吕明玉渐渐有了眉目,再引来一个让全村男女老少都参与进来的产业项目,长此以往,大家主动干事的热情上来了,乡村振兴路就越走越宽。
◆记者手记:
干部有行动 村民有盼头
基础差、底子薄,曾经的孙家西山村给人第一印象是“不咋地”。吕明玉成为驻村第一书记后,村子摘掉了旧“帽子”,评上了市级“美丽乡村”,还有了自己的产业。究其根源,就是一个干部带头有行动。
干部带头有行动,首先是“真干”。两年间,村里清违建、清河道、除杂草、建花池、砌文化长廊……一系列新变化的背后都有吕明玉和村民们忙碌的身影。第一书记带着村民行动起来,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这反映出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智慧。带头表率做得好,村民们自然也爱跟着干,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建立良好干群关系,还能提高沟通效率。
干部带头有行动,还要“会干”。得知村里的妇女们有蒸花饽饽的手艺,吕明玉找准了村民脱贫意愿和实际能力的结合点,建起面食专业合作社,让过去习惯了“等靠要”的村民,靠双手挣钱致富,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也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张宇/文 王彦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