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月9日讯 9日上午10时30分,第一辆就医车辆从青大附院崂山院区海尔路门(1号门)驶入,该通道及地下停车场正式启用。新停车场和比邻的金家岭立交地下社会停车场共有停车位3050个,其中医院地上地下停车位1377个(含新增停车位540个),金家岭立交地下社会停车场停车位1673个。随着新停车场启用,困扰就医患者的停车难题将得到极大缓解。
“停车难”一直是群众看病就医的烦心事、操心事。随着青大附院门急诊量和住院人次的提升,随之而来的院区停车难、通行难问题凸显,成为青大附院近年来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位于海尔路59号的青大附院崂山院区拥有床位1630张,年门诊量约175万人次,为满足就医和住院患者的停车需求,青大附院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在增加停车位数量的同时,整合周边停车资源、优化停车管理、科学引导车辆分流、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打造了智慧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此次启用的新地下停车场就是该院解决群众停车难题的重要举措之一。记者现场探访看到,新建停车场为地下4层,共计新建540个停车泊位。其中,停车场的地下四层与附近金家岭立交停车场的地下一层相连。市民可以驾车经金家岭立交停车场进出医院停车场,也可以从医院新开通的海尔路门(1号门)进入医院后,经医院原有停车场或者新开通的地下停车场入口进入新停车场。9日上午11时30分,记者在医院新停车场内看到,停车泊位仍然很充足,就医车辆经工作人员引导,有序进出停车场。
据悉,该地下停车场于2023年5月开工建设,2024年12月完工。新建停车场与金家岭立交停车场实现地下空间相连、井字形环路连通,同时在各个方向设置出入口,与市政道路直接连通,就医车辆实现全地下通行及停放。据介绍,在地铁五号线建成后,该项目还将实现轨道交通站点与医院地下空间的无缝衔接,形成集地下环路、公共停车、地下行人及公共服务系统一体化的地下综合交通中心。
当天,青大附院崂山院区海尔路门(1号门)同步启用,医院院内行车通道也随之调整。崂山院区海尔路门(1号门)设有3个入口、3个出口,作为就医车辆的主出入口,仙霞岭路门(3号门)将继续作为社会就医车辆的出口。位于海尔路与仙霞岭路交界处的2号门和位于银川路上的5号门将分别作为医疗垃圾出口和货物入口。为确保急症患者救治,医院在海尔路门(1号门)设置120急救车专用通道的同时,120急救车也可从其他进出口驶入。(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文/图/视频)
责任编辑:孙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