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克超早产儿成功挑战生存极限
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再次救治一例体重仅490克超早产儿
490克,接近于一瓶矿泉水的重量,竟是一个胎龄25周的新生儿的体重。如此极小胎龄、极低体重的超早产儿,医学上称为极限生存早产儿,代表着当前医疗条件下可救治的早产儿极限。青岛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一次又一次地挑战生存极限,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继2024年成功救治一例460克极限生存早产儿后,近日,一例出生体重490克的超早产儿再次救治出院。
490克 小小的你迫不及待来到世间
孕妇李女士因患有严重妊娠高血压,刚过孕25周就不得不剖宫产提前结束妊娠,而因为妊娠高血压,胎儿的体重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胎龄,新生儿安安出生时仅重490克。救治这种极限生存的早产儿,不管是设备、技术、人力都需要全力以赴,精益求精。为了给安安创造最大的生存机会,医护团队通过深入了解胎儿在母亲子宫内生长的过程,结合国内外最新的规范指南,归纳出最适合的综合救治方案,将“温和”救治理念纳入其中,将必要的干预措施精简到最少,将必需的护理操作进行集中,将对宝宝的干扰尽可能消除。
72小时 共赴一次惊心动魄的历险
安安在医护人员严密监护和精心护理下,顺利度过了生命的第一周危险期,却在第二周遇到了严重的心肺功能问题,血压一度下降到危及生命的边缘,伴随着尿量急剧减少和电解质的紊乱。医护团队立即做出方案调整,将新生儿的临床表现与新开展的床旁超声技术相结合,明确了诊断,讨论、制定一系列个性化的治疗措施,在治疗-监测-调整-监测-微调方案-监测的循环中不断往复,历经72小时惊心动魄的抢救,最终将血压和尿量扭转回正常。
15秒 粗糙的双手陪你闯过“感染关”
感染问题是超早产儿存活的“拦路虎”之一。由于发育的极度不成熟,这些早产儿几乎没有对抗感染的能力,而微小的细菌病毒在普通环境下却几乎无处不在。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发生感染的比例就会越高。而对抗感染,这么小的孩子可以使用的抗生素种类非常少,如何预防早产儿继发感染是医护人员面临的重大难题。为此,医护人员每天都会细心清洁早产儿入住暖箱的每一处夹缝,接触安安的衣物都需要送供应室高压灭菌,医护人员每接触一次安安,都要用消毒液揉搓双手15秒,以至于年纪轻轻的他们拥有了一双粗糙开裂的手。母乳是宝宝最好的“口粮”,因为母乳中含有天然的抗体。为了宝宝能吃上新鲜的母乳,主管医生主动向安安的妈妈说明情况,主管护士主动邀请并向安安妈妈讲解送母乳的相关注意事项。珍贵的母乳如期送到安安的嘴边,安安也不负期望,在生后3—4周达到全肠内营养,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自身的免疫力。三月的住院时间,安安没有发生严重的感染问题。
极限生存的超早产儿成长之路充满坎坷与挑战。在经历了乳糖不耐受腹胀、宫外发育迟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等发育不成熟的疾病之后,历经3个多月的成长,小家伙终于有了“大孩”模样,被平安送回父母身边。出院前怀抱着可爱的安安,父母难掩激动:“要让宝宝长大后知道,他还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再生父母。”(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 吴涵 通讯员 王鑫鑫)
责任编辑:吕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