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出事了,你弟弟被车撞了,情况不太好,这可怎么办呀……”2025年1月17日,对于青岛易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李硕而言,本该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然而,中午来自母亲的一通电话打破了这份“平常”,电话那头,身在老家潍坊高密的母亲泣不成声地告诉李硕家中出事的噩耗。今年就读高二的弟弟在中午放学回家的路上出了车祸。沉重的车轮碾过少年的身体,也碾碎了一家人的心。
飞来横祸
弟弟放学途中车祸重伤
“弟弟突然遭遇车祸,当时情况特别严重,立刻就被120送到老家当地的二甲医院了,医院告诉我们,我弟弟他盆骨粉碎性骨折,伴随着失血的情况,他们做不了手术,需要立刻进行转院。”李硕告诉记者,自己的弟弟随即被转院到齐鲁医院青岛院区ICU进行急救。
医生告诉李硕,弟弟的情况不容乐观,失血实在是太严重了。“医生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正常人的血红蛋白在120,但是弟弟当时是59,过了两个小时以后,虽然输上血了,但是血红蛋白还是从59掉到了39。”李硕回忆起那天的情形,还是很后怕。当时医生一度怀疑弟弟是不是动脉破裂,做过CT以后,发现正常应该1—2厘米粗的血管,却只有3毫米了。
“如果是动脉破裂,医生告诉我们,弟弟可能根本无法撑过这一晚,他的情况没有上手术台的机会。但是做过介入科的血管检测以后,发现血管并没有破裂,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这个结果点燃了李硕一家人的希望,但是弟弟的失血量很大,现在最大的危险还是他的失血,输血的速度可能还赶不上他失血的速度。虽然他的情况可以优先使用血库里的血源,但由于当前正值冬季献血淡季,血液供需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因为后续还需要输血治疗,如果能够动员亲朋好友一起献血,及时补充血液库存,也能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障。
“但是亲友的人数还是有限,献了一圈还是不够用,我就想着发一条朋友圈,希望青岛本地的爱心人士能够救我弟弟一命。”李硕本不想打扰同事朋友们,担心影响大家工作。“有没有爱心朋友,愿意献血,请尽快联系我们!”紧急献血的朋友圈被不断转发,牵动着每一位市民的心。朋友圈发布不到半个小时,公司的领导就注意到了李硕的这条求助信息,并立刻联系她了解情况。
爱心传递
同事纷纷撸起袖子献出热血
“谁家都有难处的时候,我来!”“血还可以再生,生命只有一次!”在了解到李硕的情况以后,易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立即组织员工献血,大家纷纷积极响应。短短一上午时间,就有二十多位员工来到血站,在血站医护人员指引下,严格按照献血要求,有序领取献血登记表并认真填写个人信息,主动配合献血站的血站医护人员做好测量血压、化验初筛等准备工作。确定符合献血条件的人员在工作人员的统一引导下,排队等候献血,整个过程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最终有15位员工成功献血22.5单位。
这次活动现场的组织者林彬,此前也有过献血经历。献血前他给同事们普及了献血前的注意事项,还给同事们准备了饮料和甜食,他说:“献血无损自己的健康,我们希望举全公司之力,能帮助同事的弟弟渡过难关恢复健康。”
“当时李硕也没有跟我们说弟弟的情况,以为只是小事,没想到这么严重,我们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就立刻组织动员大家为李硕的弟弟进行献血,先是从供应链系统内部进行动员,有十位同事身体各方面条件都比较适合献血,但还是不够,我们就让公司HR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动员,最后有二十多位同事来血站进行献血。”易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理曲芸芸告诉记者,大家在了解到李硕的情况以后,都争着要来搭把手。
“因为当时情况比较紧急,事出突然,很多同事都不在本地,有的在出差,时间、地点不吻合,所以没能帮上忙。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满足献血条件,我们有位同事有高血压,检测以后并不符合献血条件,但他还是坚持想要献血,试了好几次都不行,这才放弃。”曲芸芸回忆,以往公司里谁家里有点事儿,大家都愿意伸出援手拉一把。可以说,互帮互助是公司文化的温暖底色。
据了解,青岛易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全球领先的智能照明企业,公司通过在智能系统、灯具光学和工业设计的努力,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技术,致力于让更多家庭拥有健康、舒适、智慧、节能的光环境。不仅如此,公司还有着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时常参与公益项目,比如为乡村儿童捐赠健康照明产品,传达对乡村群体用眼健康的重视,为乡村的留守儿童和孤独老人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温暖与关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企业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担当与作为,为乡村生活品质的提升注入了温暖而明亮的科技力量。
“我们公司年轻人也多,有活力和凝聚力,团结又友爱。”在得知同事的弟弟遭遇车祸,急需输血救命后,很多人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一批批结伴来到血站捐献爱心,在他们中大多数是第一次献血,但是献血救人的爱心让他们克服紧张情绪,顺利完成人生的献血初体验。献完后,大家都感觉良好,纷纷表达自己的喜悦,非常开心自己的血液能够帮助别人。
“真的没想到同事们会这么迅速就组织起来帮我家跨过这个坎,给了我弟弟一次重生的机会!当时大家一大早就等在血站门口,等着为我弟弟献血,甚至有的同事只是点头之交,平时可能都没说上几句话,但是看到他们的名字出现在名单里,心里真的特别感动,这种心情用再多的语言都无法表达。”李硕动容地说道。
公司员工积极献血
情况好转
最大的困难还是治疗费用
汇集着大家的爱心,饱含爱意的热血源源不断地输入到少年身体内。在大家的爱意中,弟弟仿佛也能够感受到姐姐和母亲的担心和陌生人的关爱,他坚强地挺过了最艰难的一关,并于1月24日顺利完成了第一次骨盆修复手术,虽然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期,但是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看着弟弟一天天好转,李硕难掩激动,同时也在隐隐担忧:住在重症监护室的开销实在太大,一天的费用就要2万多,短短几日已经花费20多万,面对未来高额的医疗费用,李硕担心弟弟挺过来了,但是自己的存款却不足以救弟弟的命。
“2022年时,我的父亲在工地打工时突发意外,颅内出血,进行开颅手术,在重症监护室住了40多天。当时我们就已经掏空了家底,父亲也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到现在还没有彻底恢复,结果这一次弟弟又发生了意外,我真的不敢想母亲该有多心碎。”李硕说着,也有些哽咽,作为家中顶梁柱,她正在积极想办法,申请道路援助。
若有爱心人士愿意伸出援手拉这个家庭一把,可以致电18364206268联系李硕本人以解燃眉之急。
延伸:紧急呼叫AB型熊猫侠
一人有难,八方支援。在我们享受美好的生活同时,一些患者躺在病床上需要输血救治。一袋袋血,承载的是生命的希望,饱含着爱与关怀。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血液是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障生命安全的“护卫舰”。世界上每秒钟有3个人需要输血,无偿献血是医疗用血的唯一来源。
在中国,仅有0.3%~0.4%的人是RhD阴性血,因其占比像大熊猫一样稀少,所以稀有血型献血者又被亲切地称为“熊猫侠”。据统计,青岛市目前登记在册的“熊猫血”献血者大约有5800人。由于联系方式的变更,离开青岛去往其他城市,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适龄健康的献血者人群仅有1000余人。受献血间隔期的影响,每次紧急大量用血都是对生命和默契的一次考验。为了有效确保“熊猫血”患者的用血,青岛市组建了“青岛熊猫侠联盟”,通过微信群建立联系,每次有用血需求都会第一时间发布,有的“熊猫侠”为了随叫随到,甚至24小时待机,等候生命的召唤。RH阴性“熊猫血”应急献血者服务队曾荣获“感动青岛”十佳群体人物奖,是一支非常有爱的队伍。
当前正值寒冬腊月,流感病毒高发,严寒天气导致献血人数大幅减少,临床用血需求居高不下,血液库存急需补充,其中Rh(-)AB型全血尤为紧缺。
为了更多急需输血的“熊猫血”病患朋友能得到及时救治,我们以爱的名义向熊猫侠们发出倡议:科学献血无损健康,呼吁更多“熊猫侠”朋友们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积极加入无偿献血队伍,用可再生的热血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传递给患者与病魔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记者了解到,在新春来临之际,全市各爱心献血点正常开放,青岛市中心血站为期间参与献血的无偿献血者们特备蛇年纪念徽章和毛绒玩偶。请大家积极加入献血救人的队伍中来,用自己可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 吴涵)
责任编辑: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