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凌晨4点多,位于伏龙山半坡的齐东路社区助老食堂的灯光就亮起来了,大厨和面点师傅们忙碌的上午就此开启。临近过年,除了日常菜色,助老食堂还准备了枣饽饽、熏鲅鱼、炸肉丸、酱猪蹄等各色年货。上午11时刚过,点餐窗口前就已经排起长龙。每天来食堂堂食或打饭外带的老人在150人至180人之间。对于高龄及行动不便的老人,食堂还会把热乎乎的饭菜送到他们面前。作为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2023年青岛全市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215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25.17%,高于全国和全省老龄化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从“养老”到“享老”的产业生态,推动银发经济成为“朝阳产业”,是青岛的“必答题”。近日,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32个部门联合印发《青岛市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24项举措,加快推动银发经济发展,不断增进老年人生活福祉、提高生活品质。从温馨的“老年食堂”到“家门口”的托老所,再到花样“上新”的“银龄课堂”,近年来,青岛密集出台养老相关政策,加快构建更加普惠优质的服务体系。根据《实施方案》,青岛将从“关键小事”入手,优化老年人急需的7个方面高频服务,让老有颐养。推进适老化改造。青岛将对符合适老化改造条件的家庭进行政府补助。推进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口袋公园等适老化建设改造,鼓励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家庭配备智能安全监控设备,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优化老年助餐服务。青岛将统筹用好各类老年助餐服务设施资源,鼓励采用“养老企业+助餐”“餐饮企业+助餐”“物业企业+助餐”“党组织领办+助餐”等模式,打造“一刻钟助餐服务圈”。

在胶州市三里河街道池子崖社区养老服务站,老人为助老餐“点赞”。
拓展居家助老服务。青岛将规范和公布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清单,重点向失能老年人照护倾斜。发展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或为老服务综合体,推行“社区+物业+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生活照料、康复保健、长短期托养、精神慰藉等服务。积极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探索开展“养老顾问”服务。提升老年健康服务。到2025年年底,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公立医院普遍设置老年医学科。完善老年照护服务。青岛将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提高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安宁疗护床位比例。支持取得相关资质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按规定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范围。全面落实异地长期居住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支付政策,探索将康复辅助器具租赁纳入保障范围。

海尔智慧康养产业打造康养卧室登适老场景。
丰富老年文体服务。青岛将依托相关平台,利用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扩展老年人教育培训点,丰富老年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养老服务。青岛将统筹镇街辖区内闲置小学幼儿园等房屋资源,健全村居养老服务站、助老食堂等村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探索采取“公司(社会组织)+农户+合作社”经营模式,积极发展乡村旅居式养老服务。按规定对农村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购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给予农村消费引导补贴。银发经济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不仅涵盖医疗、养老等传统领域,还拓展到康复辅助器具、智慧康养、养老金融等诸多新领域。加力培育壮大银发产业,青岛选定了6个前景好、潜力大的产业赛道重点发力。做大做强传统养老产业提质升级。加强老年人服装用材面料、款式结构、辅助装置等研发创新,发展功能性老年服装服饰。鼓励企业发展适老化家电、家居产品、厨房用品、安防监控和家务机器人等智能家居产品。打造智慧康养新业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施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防走失终端等智能设备。

泽普医疗高端康复机器人填补国内空白。
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支持康复大学围绕康复辅助器具、康复医疗等进行研发。推动助听器、矫形器等传统功能代偿类康复辅助器具升级。加快发展智能康复护理床、智能轮椅、移位机等生活照护产品,扩大认知、失禁、睡眠等障碍评估和康复等设备供给,创新研发智能矫形器、可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等设备。全面推进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试点工作,探索共享租赁、个性化定制服务等多元化供给。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聚焦合成生物、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基因和细胞诊疗、康复医疗器械、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赛道,培育生命健康产业新的增长点。创新养老金融产品。针对不同老龄群体提供多样化养老金融服务。持续推动寿险责任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试点工作,探索提供“医、护、康、养、居”一体化的养老金融综合解决方案。加快老年旅游产业发展。充分依托青岛邮轮母港,推出适合老年人乘邮轮旅游的定制产品。依托山、海资源优势,发展候鸟式、疗养式等旅居养老新业态。今天,越来越多懂科技、爱时尚、重品质的老年人,正在推动养老需求从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变。这是银发经济的金色机遇,但想要“掘金”还需要在提升企业创新力、培育优质产业生态上下功夫。青岛将推进“全市一家养老院”平台建设,到2027年年底,建立20家达到标准规范的智慧养老院。青岛将结合康复大学周边区域开发,积极打造“中国康湾”,发挥康复大学、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等平台及产业优势,推动设立青岛医疗器械审评核查分中心,为康复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快培育一批银发经济细分行业特色园区。

青岛还将完善家政企业、家政服务员信用记录,推广电子版“居家上门服务证”,推动家政服务放心消费,为银发群体提供优质的居家养老等家政服务。青岛希冀,到2027年,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现代化银发经济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设成为国内产业特色鲜明、发展优势明显的银发经济发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