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 | 巨头集聚+场景开放+生态培育,上海AI从“先发优势”到“发展胜势”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1日讯 当下,深兰科技的手脉识别技术,根据血液中血红素吸收红外线光的特质,获取手脉图像进行数字处理,从而鉴定个人身份,这样的闸机已出现在写字楼里;依图科技基于CT医学影像的“新冠肺炎智能评价系统”,凭借出色的“快准稳”诊断风格,依然坚守在抗疫一线;商汤科技通过AI场景分割等技术,将区域内摄像头转化成为智能感知神经元,从而助力城市智慧管理……这些曾经憧憬的未来已走进现实,而这些企业均有一个共同点,即出身上海,且短短几年就在行业内“锋芒毕露”。

应用场景、数据资源具有明显优势的上海,人工智能发展“一骑绝尘”。近日,专业实训干部分赴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市大数据联盟、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商汤科技、深兰科技等科研机构、企业平台实地参观学习,解码上海如何聚焦“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人才集聚”,打造人工智能发展的新高地。

巨头集聚  

善于下“先手棋”,是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一贯品质。回溯上海AI的发展,其实不过短短几年,但在关键时点,上海总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

“首先是得益于上海在科创、大数据等方面的科研、产业基础,所以当人工智能在2017年上升为国家战略时,嗅觉敏锐的上海能立即行动,不仅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意见,还连续三年通过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这样的国际级专业大会,迅速集聚起产业基金、研究院、创新平台等全球资源,给上海AI产业注入全新活力。”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宋海涛说。

专业实训干部吕凡众、李晓龙、赵睿(右排)在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学习。

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已达到1116家,2019年规上企业产值约1477亿元,比2018年增长10.7%。如今,国际巨头与本土翘楚在上海形成齐头并进之势。微软、亚马逊等国际科技巨头,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带来国际视野和开放协同交流的机会;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国内龙头企业,科大讯飞、商汤、寒武纪、云从等行业领先者,利用自身的技术积累赋能百业。值得关注的是,依托上海扎实的产业链基础和创业氛围,一些本土新锐也崭露头角,如海派龙头依图、深兰科技等增速不减;壁仞、氪信等一批后起之秀也正奋起直追。

据悉,今年,上海AI产业版图再添一批新势力,包括百度飞桨赋能中心、华为“鲲鹏+昇腾”创新中心等投资总额超过300亿元的36个重大项目落地上海。“巨头为何纷纷将未来的重心放在上海?不约而同的选择,显示的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在深兰科技当“学员”的专业实训干部吕凡众说,“上海是人工智能领域最高水平的赛场,营商环境优越、产业门类齐全、高端人才集聚,这满足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要的基本要素。”

场景开放

张江人工智能岛,堪称中国最“聪明”的地标。这里,无人机在岛上空实时监控,捕捉画面上传云端;无人清扫机器人、安防机器人定时巡逻;环岛的“智慧河”里,无人监测船和智能水下巡航机器人,可对水质即时检测和反馈……已聚合了30多种应用场景的张江人工智能岛,只是上海人工智能“赋能百业”的一个缩影。

浦东软件园工作人员讲解园区智慧化管理。

“不只看人工智能产业本身的产值有多高,更要看赋能百业的效应有多大,上海提出,审定自己这座城市是否真正赶上了人工智能发展的节拍,除了把技术创新程度作为‘硬杠杠’,还把评判的标准延伸到‘看产业发展、公共治理、社会生活受益于人工智能的程度’,强调‘赋能为王’。”专业实训干部李晓龙说。

观海新闻记者了解到,早在2018年底,上海率先在全国启动AI应用场景建设计划,采取“揭榜挂帅”方式,开放应用场景,吸引更多新技术在上海率先应用。截至今年7月,上海已累计开放场景30个,涉及医疗、教育、城市管理、司法、金融等10大领域,吸引海外150多家企业、240个解决方案参与。上海市“一网通管”、洋山港智能重卡、进博会国网电力智能巡检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场景已成为“上海实践”样板。疫情期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市东方医院援鄂医疗队两个人工智能重点应用场景建设运行,这在全国也属首次。

今年,上海向全球AI企业再发“英雄帖”,包括“AI+制造”“AI+交通枢纽”“AI+政务”“AI+金融”“AI+园区”“AI+文化旅游”“AI+商圈”七个大类11个场景需求发布。浦东国际机场、南京路步行街、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工行上海分行、上海国际汽车城……城市正在成为人工智能最大的应用场景,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最佳试验场、价值的最好实现地。

生态培育

今年7月,上海人工智能巨头商汤科技,在沪再落一子,商汤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项目正式在临港启动,平台建成后的算力可以支持同时接入850万路视频,可同时满足四个超2000万级人口的超大规模城市使用;位于徐汇滨江的上海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年底入驻率将达90%,逾20家人工智能创新研发机构与行业“隐形冠军”比邻而居;全国首个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落户浦东新区,城市智能治理以及市民想要的人工智能,藏在这里的“秒级”算法里……

产业的活力,是上海聚焦一流生态的持续培育,而培育的过程,则是依靠制度,来呵护对人工智能未来的“想象力”。

专业实训干部孙健、曹新霞、李晓龙在商汤科技学习智慧城市管理。

“这两年,上海把资源向最想干事创业的有为人才集聚。不仅发布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22条’,上海人工智能创新生态行动方案,还从产业协同、数据开放、人才建设、资金引导等方面,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海陆空’全方位支持。日益完善的专家、企业家‘朋友圈’正在上海形成。”专业实训干部赵睿说。

观海新闻记者了解到,这个“朋友圈”,不仅包括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等一批国际顶级人工智能专家,在上海人工智能百强企业的创始人中,近半数获得过国际顶级技术奖项或有过海外学习工作经历,三分之一为“80后”“90后”,初步形成了一个年轻化、知识程度高、拥有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企业家群体。

当前,浦东张江、徐汇西岸、闵行马桥、临港新片区成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的四大核心承载区,上海人工智能“十四五”规划也已启动编制。据透露,围绕人工智能发展三大要素“数据、算法、算力”,上海将建设全球数据港、开源算法平台、超算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上海正在谋划着将AI已有的“先发优势”,转化为向广、向深不断拓展的“发展胜势”。(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驻沪记者 胡相洋 文/图)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