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快评 | 人机协同,方能确保效率与温度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评论员 鞠培霞

近日,深圳市福田区上线11大类70名“数智员工”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不少人惊呼“AI公务员来了”。实际上,基于DeepSeek开发的福田区政务大模型2.0版,除了有DeepSeek通用能力外,还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实际业务流程,量身定制个性化智能体,首批满足包括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在内的240个业务场景使用。

AI在政务领域的应用,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福田区上线的70名“数智员工”,“干得快、错得少、懂得多”,具有提升政务效率的显著优势。比如,在公文处理上,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审核时间缩短90% ,错误率控制在5%以内;在民生服务方面,诉求分拨准确率从70%提升至95%;招商引资时,企业筛选效率提升30%。可以说,“数智员工”能快速处理海量数据,精准提取关键信息,高效完成如执法文书生成、民情周报日报初稿撰写等重复性、规律性工作,极大地解放了人力,让政务工作者从繁琐的基础事务中解脱出来。

那么,AI是否能够完全取代人类公务员?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从决策角度看,政策的制定需要深入洞察社会的复杂需求、权衡各方利益,这离不开人类的经验判断、价值考量和对社会发展趋势的前瞻性把握。在公众沟通环节,公务员需要与不同群体交流,理解他们的情感诉求,给予人文关怀和温暖回应,这是冰冷的代码难以做到的。以危机管理为例,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情况瞬息万变,公务员要在复杂危险的环境中迅速做出灵活且符合人性的决策,AI缺乏对复杂环境和人性的深刻理解,无法承担如此重任。

也正因为此,深圳福田首创了《政务辅助智能机器人管理办法》,为数字化政务变革开展了制度化探索。《政务辅助智能机器人管理办法》首次为AI在政务领域的角色划定了制度边界,明确了三大原则:一是伦理框架,AI被定义为“辅助角色”,每个数智员工需配备人类监护人,责任归属清晰;二是安全阈值,错误率强制控制在5%以内,关键决策节点保留人工干预机制;三是场景限制,明确划定AI适用领域,避免技术越界引发的争议。

这种制度化探索的背后,是对“人机协同”本质的深刻洞察。换句话说,政务工作想要兼顾效率与温度,人机协同是唯一出路。AI作为得力助手,承担基础、重复的工作,为公务员提供数据支持和分析参考,助力决策更加科学高效;公务员则专注于发挥自身优势,如制定政策、开展沟通协调、处理复杂问题等。双方相互配合,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政务服务效能的提升。

AI进入政务领域,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加速涌来AI浪潮,我们应以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技术永远只是手段,真正的智慧政务必须实现效率与温度并存、智能与人文共融。也只有如此,才能为民众提供更优质、高效、贴心的公共服务 。

责任编辑/王学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