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0套住房,给人才一个“家”!青岛引才“放大招”!

“承诺再多,都不如给她一个稳定的家。”这句网红语,用于一座城市向人才的“表白”,极为贴切。

观象君从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12月1日上午召开的人才住房公开配售新闻通报会上获悉,自本月3号开始,青岛将陆续启动28个产权型人才住房项目的公开配售工作,共涉及房源8520套,为历年来青岛单次推出人才住房房源最多的一批。

当下,城市之间的竞争愈发白热化,归根到底是人才的争夺,赢得了人才,就赢得了未来。 正处在发展关键节点的青岛,更是拿出十足的诚意,“来了就是青岛人”的背后是密集出台各项惠才政策带来的底气。当前,青岛高举打造“创业城市”的大旗,加快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能否解决人才的住房问题,这决定了人才是否甘愿在此长久“扎根”。为了保障在青人才安居乐业,青岛一方面加大人才住房建设力度,今年建设和筹集不少于10万套人才住房;另一方面也在加速完善人才住房保障供应体系,使人才住房的红利能惠及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筑好暖心巢,引得鸿雁归。把人才引进来,让人才住下来并最终留下来,青岛正在用行动呈现出渴求人才的满满诚意。

1、今年人才住房供应力度“历年最大”

临近年末,此次青岛一次性推出大批量的人才住房配售房源,足可以看出,青岛对优秀人才的渴望,比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所拿出的诚意也更加“撩人”。 在通报会现场,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陈勇介绍,此轮公开配售的人才住房项目共28个,房源8520套,为历年来青岛单次推出房源最多的一批。“加上上半年已经配租配售的房源,今年我们供应的人才住房将超过1万套,是我市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以来,房源供应力度最大的一年。”陈勇说。

即墨区环秀湖人才住房项目效果图 

据悉,即将配售的人才住房均为产权型住房,分布在西海岸新区、市北区、李沧区、城阳区、高新区和即墨区六个区域。本次房源分配,西海岸新区、市北区、李沧区、城阳区、即墨区的人才住房项目,面向本区内符合条件的人才进行配售。青岛高新区因房源数量较多,占比超过总数的一半以上,将按照全市统筹、区域优先的原则,在优先面向本区域符合条件的人才配售的同时,还要面向全市范围内符合条件的人才配售。 也就是说,西海岸新区、市北区、李沧区、城阳区、即墨区的人才,即可申请参加本区项目的配售,也可同时申请参加高新区项目的配售;市本级以及市南区、崂山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蓝色硅谷的人才也可以申请参加高新区项目的配售。这样一来,此次人才住房配售模式就变得较以往更加“灵活”,覆盖面也更广。

“人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既可申请所在区的住房,也可同时申请高新区的住房,但人才住房机会只能享受一次。或者根据急缓情况,选择等待下一批的房源。” 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杜本好介绍说。

高新区中海红著西地块项目现场图 

今年2月,青岛发布了《关于加强人才住房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到,人才住房分为产权型和租赁型两种,这两类人才住房均实行优惠定价,其中产权型人才住房销售价格不高于销售时点同区域商品住房售价的80%。根据相关文件要求,人才住房分配要按照发布公告、单位申请、个人申请、单位初审、评分排序、退回补正与复核、查重审核、资格公示、选房公告、轮候选房、签订合同等工作流程进行。各区人才住房项目的配售公告将于12月3日开始陆续发布。

2、10万套人才住房背后的多层体系

今年年初,青岛以“学深圳、赶深圳”为契机,以站在未来看今天的眼光,综合考虑青岛发展和未来人才爆发式增长趋势,确定了2020年建设和筹集人才住房不少于10万套的工作目标。这个目标甫一发布便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要知道,这个体量比往年年均建设量翻了一番,尤其是在疫情之下,落实的难度也随之增大。 顶着各方压力,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通盘研判,进而确保了项目的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已确定人才住房建设主体的房源达9.6万套,预计到年末可如期完成建筹10万套的任务目标,其中今年已开工在建约3万套。为青岛“双招双引”和“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李沧区永平路76号人才公寓项目 刘栋摄 

10万套人才住房,如此大体量的房源筹建背后是需要一套完整体系模式支撑的。“我们坚持配建和集中建设相结合,通过新建、购买、改造、长期租赁等方式多渠道筹集人才住房房源。” 据市住房保障中心党总支书记赵建军介绍,筹集渠道涵盖了集中建设、实物配建、盘活存量用地、盘活存量用房、购买商品住房和打造人才小镇等六大类。 不仅要让人才有房住,还要让他们住得温馨,住得方便。针对新建部分,青岛加大地铁沿线人才住房的配建力度,并且选择配套条件成熟的地块以及人才较为集中的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产业园区。“我们沿着地铁分布情况,在全市范围确定了高新区、蓝色硅谷、胶州和莱西这几个配建方向,为了方便青年人才通勤,还开发建设了地铁综合体人才住房,此外我们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将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开通‘大站车’,最大限度为人才提供方便。”陈勇在通报会上透露。

城阳区融创北岭项目现场图

与此同时,青岛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和运营,支持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利用自有土地,在符合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建设人才住房。此外,对剩余安置住房,棚改腾空房屋、已建成并空置的国有厂房、商业办公用房等,经改造符合条件的,也可纳入人才住房房源。 “来了就是青岛人”,青岛对人才的这份诚意不仅体现在制度上,更落实在具体项目中,如今遍布全市的人才公寓项目都紧锣密鼓地投入建设。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和质量安全,不少项目的管理人员和施工工人数量都做到了“饱和投入”。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青岛还在探索新的人才住房模式——对标北京,研究制定全市共有产权住房政策,这意味着青岛人才住房的选择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扩容。

3、让“来了就是青岛人”喊得更有底气

就在不久前,青岛市荣获“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与青岛一同上榜的,还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苏州等城市和地区。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即使在疫情的影响下,仍有21.49万人才从五湖四海汇聚青岛,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人才总量将突破220万人。 在某种程度上说,数字和荣誉折射出的是,人才对于青岛的认可。正如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所说的那样,青岛要站在未来看人才,增强全市人才活力。如今的青岛,已经将目光放宽放远,用制度、政策、生态和平台等多种要素扎实做好人才工作。

西海岸新区董家口人才住房项目现场图

聚焦人才住房领域,青岛已基本建立起了租赁型和产权型并重、租购并举的人才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在实物分配的基础上,青岛还通过发放租赁补贴的方式,支持人才通过市场租赁住房多渠道解决住房困难问题,逐步建立起“租、售、补”相结合的人才住房管理和实施体系。 在保障对象方面,青岛人才住房主要面向在青岛全职工作且在青岛市无住房(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5年内没有商品住房交易记录)的具有全日制专科及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高级技工及以上职业资格(或相应职业技能等级)的人才,以及在青岛创新创业并作出贡献的各类人才。保障标准方面,符合规定条件的人才,按照不同层次标准享受相应的住房面积,全市按照市委组织部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制定的分配对象范围、资格条件、排序规则开展分配工作。据了解,人才类别分为七个层次,享受55—180平方米不等住房面积标准。 我们必须承认,人才引进是一场持续且持久的战斗,与先进城市相比,青岛仍有诸多不足之处。未来,只有不断坚持打造创新发展、优势突出的人才生态,为“良种”提供“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的“创新生态系统”,才能让人才引进来、留得住、育得好,真正让青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作者 | 冰洁   编辑 | 流水

责任编辑:王凤一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