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行暖途,情满归程!今年春运,青岛对外运输总量达到918.15万人次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2月23日讯 2025年春运于1月14日拉开帷幕,至2月22日圆满结束,这40天里,交织着人们对团圆的期盼和归乡的急切。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山东省春运工作机制的正确指导下,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强化统筹、积极作为,充分发挥春运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团结各成员单位紧密合作、协同作战,全力保障市民和游客的出行需求,在平安、便捷、温馨等方面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春运40天,全市运力充足、路网畅通、安全有序,对外运输总量918.15万人次,日均22.95万人次,同比2024年增长2.52%,高速公路合计驶入驶出车辆3065.75万辆次,同比2024年增长8.26%,铁路民航客运量及高速公路车流量均创历史新高。

铁路、地铁、机场一体化运输服务升级,方便旅客快捷出行

青岛北站是青岛市的门户枢纽和“三主一辅”铁路重要客运枢纽之一,2024年日到发旅客最高达20万人,其中到达旅客最高9.3万人,是省内最繁忙的高铁车站之一。根据客流调查,约有60%的到达旅客选择在地下一层综合大厅换乘地铁出行。由于地铁进站需要进行安检,遇铁路客流集中到达时段,地铁安检点极易发生排队拥堵现象,尤其在春运、暑期等客流高峰时期,大包小包行李通过安检的效率较低,对乘客出行形成不便。

为解决这一难题,在2025年春运首日,青岛北站率先实施铁路出站换乘地铁单向免安检试点,轨道交通实现安检互认。此次试点工程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对车站地下一层出站通廊和综合换乘大厅进行围合,形成铁路出站和地铁进站的封闭换乘区域,在各出入口分设进站安检点和单向出口,在该区域内从铁路出站的旅客若要换乘地铁1、3、8号线,无需再次接受安检,而外部人员想要进入该换乘区域,则必须通过安检流程,以此确保整个换乘区域的安全秩序。

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免安检措施带来的成效十分显著,春运期间,以往换乘地铁可能需要花费20~30分钟,而现在仅仅需要10分钟左右,换乘时间节省约一半,大大提高了旅客出行效率,同时省去反复放、取行李的麻烦,让换乘过程更加轻松便捷,真正实现了便捷、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

1月14日,春运首日,青岛机场城市航站楼换乘服务中心启用暨春运产品推介会在青岛北站举行,标志着青岛北站城市航站楼换乘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新启用的青岛北站城市航站楼,功能十分丰富。旅客在这里可以轻松办理机场值机、航空购票、航班查询等基础业务,还能享受咨询服务、商务休息、行李存放的贴心服务,甚至可以了解和购买文旅产品。对于有出行需求的旅客来说,一站式解决了多项出行相关问题。随着后续的发展,城市航站楼还计划逐步升级拓展行李预安检、行李托运、巴士运输、地铁运输、物流快件运输等延伸业务,致力于打造到车站即到机场的“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届时,旅客从青岛北站出发,便能如同在机场一般,完成从值机到行李托运等一系列流程,极大地缩短了出行时间,提升出行体验。

青岛北站城市航站楼的启用,以及铁路换乘地铁免安检试点的实施,是我市交通运输部门深入落实2025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强化交通运输跨方式协同、服务人民群众便捷出行的具体实践。下一步,青岛市相关部门、单位将进一步强化协同配合,充分检验当前措施效果,总结工作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运营服务,提升综合枢纽运输服务水平。

公共交通保障有力:衔接更高效,出行更便捷

公交运力科学调配。青岛城运控股集团所属各公交运营单位细分节前、节中及节后客流出行需求,科学调整线路班次运行计划,加大重点线路、重点时段运力投放,方便市民乘客出行出游。2025年萝卜·元宵·糖球会海云庵会场活动保障期间,集团涉及保障的21条公交线路日均客运量累计为27.37万人次,环比日均运量增长7.03万人次。各公交运营单位紧盯线路运行情况,对途经的1路、609路等21条公交线路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和运行监控合理调配车辆组织运营生产,积极通过现场调度和车载短信指挥提醒驾驶员及时进站。安排400余名志愿者在周边11处站台维护乘车秩序,根据不同时段、不同路况对驾驶员进行安全叮嘱,车内车外保证乘客们的出行安全。

地铁串联重要枢纽,公铁水航无缝衔接。今年春节,青岛地铁通过国际邮轮港、轮渡与水路运输衔接,首次实现了海陆空各类交通方式的全覆盖,串起胶东国际机场与国际邮轮港两大国际化交通门户。此外,青岛地铁今年首次在春运开展延时运营,1、3、8号线延长运营时间,全日线网运营时间达到19小时18分,较日常增加1小时22分,延时后,与地铁衔接的6座火车站、胶东国际机场,其中4座火车站到发列次可全覆盖,青岛站、青岛北站较延时前增加覆盖11列次,胶东机场增加覆盖9架次,与国铁、机场的衔接覆盖率分别达到99%和88%,达历年春运新高,延时期间累计增加服务11万名乘客。

地铁“绿波畅达”服务举措再升级,在前期“绿波驿站”“绿波通道”及“绿波拾遗快递”等服务的基础上新增“绿波带路卡”适老化服务举措,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科技赋能与全程监管,铺就平安出行放心路

科技赋能监管,智慧春运的青岛实践。车辆动态监控是维护道路运输安全、降低安全生产事故、消除安全隐患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动态监控平台可对超速、疲劳驾驶和接打电话,吸烟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实时记录和处置,为“两客一危”等重点车辆安全监管提供有力支撑。春运期间,市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平台抽查“两客一危”车辆10732辆,发现疑似问题车辆265辆,疑似问题车辆均已通报相关单位核查处理,推送预警信息3400余条,动态消除安全隐患,提升道路运输安全保障能力。青岛市交通运输局运输管理处积极推进动态监控“两级一监测”平台升级改造,革新安全监管人海战术模式,实现全天候数据智能采集、实时分析,化人防为智防,实现全市道路运输行业监管多维化、智能化、实时化。

全程持续督导检查,严格执法护航。交通运输执法部门突出专项行动、场站枢纽、关键节点,坚持定点执法、流动检查、视频巡查相结合,共出动执法人员9700余人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40余起。将暖心服务融入执法细节,在海上客船“新春首航”“春节夜航”期间,开展执法护航服务,全力提升海上旅游客运体验;在青岛站和青岛北站,为旅客寻找失物、答疑指路;在青岛长途汽车站,耐心帮助乘客找回丢失的行李,暖心服务获得群众称赞;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向过往司乘宣传安全行车注意事项,送上新春祝福。

交警部门共投入警力70140余人次,出动警车21478辆次,启动11处执法服务站,设置临时执勤点4012处、固定执勤点位112处,最大限度把警力摆到路面,严查严管各类突出交通违法。与气象、交通等部门密切联动,坚持每日“一会商、两调度”,动态监测路况、天气等情况,摸排管控大流量、事故多发、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81处,细化完善应急预案23项,精准落实疏导管控措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通讯员 李琳)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