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股权融资报告,青岛这些企业最受资本青睐

图片

有态度的思想者
根据公开信息整理,青岛日报首发《青岛2024年度企业股权融资报告》,2024年青岛共发生约83起股权融资案例(不包括IPO、新三板挂牌、定向增发、并购等)。
202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支持力度加大,另一方面行业普遍面临募资难、退出难问题。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2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投资案例数共8408起,剔除极值案例后披露金额6036.47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10.4%、10.3%。
中国股权投资市场频获投资的前五大地区依次为江苏、上海、浙江、北京和深圳,山东位列第9,投资案例为246起,投资金额为165.54亿元。
在行业整体下滑的大背景下,青岛仍破冰前行——
从投资领域看,股权投资加快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和智能装备的投资热度最高。
从投资主体看,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背景机构保持较高活跃度,发挥“耐心资本”作用,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凸显对新质生产力的重视与战略布局。
从分布区域看,青岛10区市均有股权融资案例,其中城阳区、黄岛区和崂山区领跑,展现区域经济的创新活力。

01



早期融资显著上升‍‍
2024年,青岛股权融资最大的变化是初创项目受到资本关注增加,早期融资占比显著上升。其中,种子轮、天使轮占比30%,PreA轮、A轮占比30%,B轮占比11%,C轮及战略融资占比29%。
获得投资的企业有一半成立时间在5年以内,尚维生物、芝诺兴业、千翼鲸彩、普尔聚晶等企业均在成立当年就完成融资。
研发车载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中科源本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中科育成投资。深耕电力电子变流器产品的攸能创完成天使轮投资,由里程碑创投管理的“里程碑人才基金”投资。

图片

中科源本
相对于早期融资案例的激增,亿元以上的中后期融资案例有所减少,但一些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优秀企业,仍然得到了资本的认可。
专注于数模混合信号链芯片设计的核芯互联完成超3亿元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金资本、中山火炬开发区科创产业母基金和广州市增城区产业投资集团;
聚焦关键半导体前道工艺设备研发的思锐智能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上汽投资、尚颀资本、鼎晖投资、招商局创投等;
功率半导体器件研发商中微创芯完成近亿元Pre-B轮融资,由青岛国信领投,源创多盈投资与云晖舜和基金跟投。
这些脱颖而出的企业集中在半导体行业,科创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发展方向,被VC/PE连追3轮以上投资。
当然,并非每一家企业都是自成立起就头顶光环的明星公司,一些成立10年以上的企业,得益于厚积薄发的产业定力,直到最近两年才被资本频频押注。
由山东财金领投,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的镭视光电成立于2008年,成长为激光行业的佼佼者,开拓激光医疗、生物检测和特种装备等领域;
引入高创少海等投资基金的华芯晶电成立于2011年,聚焦蓝宝石、磷化铟、氧化镓等半导体产业核心基础材料,公司下游制备的昆仑玻璃成为华为手机高端机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

图片

华芯晶电技术中心
获山东省科技股权投资项目支持的中海环境成立于2010年,已发展成为环保行业的瞪羚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完成融资的青岛企业中主动披露相关信息的并不多,仅有17起可公开查询到融资金额。

02



国资占比约八成
随着美元基金退潮,人民币基金基本成为当前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主力,青岛约八成的股权融资案例背后有直接或间接的国资背景。
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围绕集成电路、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产业领域设立基金,聚焦投早、投小全链条发挥引导作用,为重点产业链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市级政府引导基金参股基金投资项目133个,投资额87.15亿元,其中投资青岛市新兴产业项目31个,投资额47.3亿元。
据统计,青岛科创母基金参股子基金德丰杰龙脉基金投资了尚维生物、理星生物、方腾医药,参股子基金同创新兴智联基金投资了镭视光电,参股子基金梅花盛开基金投资了沃途智能,参股子基金中以高创基金投资了惠安康生物,青岛“人才金”合资公司青岛唯才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了无疆技术、铭毅智能。

图片

镭视光电
区市国资平台开启“基金招商”,借力资本引导优质项目落地。以胶州市为例,盛锐基金和弘宇基金是胶州市股权投资专项基金,投资了芯哲生物、苗米科技、星辰航线等企业。
其中,研制液体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星辰航线创始于西安,无线感知技术公司苗米科技创始于南京。
此外,山东省财政金融政策联动的投资运营公司——山东财金集团投资了国华智能、青岛默森、新动航空、鹏锋诚、言鼎生物等青岛企业。
在青岛频频出手的,还有一些来头不小的明星机构。由茅台集团与茅台基金公司共同出资的茅台科创基金投资了星赛生物;雷军亲自担任投委会主席的小米智造基金投资了云路新能源;作为中国首批取得QFLP、QDLP资格的外资控股私募基金,劳埃德基金向领军环保首期注入7000万元股权投资。

03



新一代信息技术最热门
盘点83起股权融资案例,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10+1”产业方向均有代表性企业。
分行业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最“吸金”,共有25起融资案例,其中一半集中在集成电路领域。
除了前面提到的核芯互联、中微创芯等芯片设计企业外,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企业的融资也非常活跃,尤其在半导体核心零部件、测试设备领域。
专注高端气体质量流量计等半导体核心零部件的芯笙微纳获得首轮股权融资,投资方为西安兆峻资产、浑璞投资、蔓菁投资。研发微电子领域测试设备的致真精密完成B轮融资,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普华资本、山东财金集团。

图片

芯笙微纳无尘车间
生命健康是仅次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投融资热点,共有17起融资案例,涉及合成生物、基因和细胞诊疗、医疗器械等细分赛道。
国内基因编辑玉米领域的佼佼者未米生物完成亿元A轮融资,由青创投领投,武汉农创基金、得时资本、常金控和崖州湾创投跟投,资金主要用于推动基因编辑玉米的研发与市场推广;
合成生物学技术研发商理星生物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德鼎创新基金投资,将用于推进磷脂酰丝氨酸全球商业化及其他多个在研合成生物学产品产业化;
噬菌体耐药菌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诺安百特完成B+轮9700万元融资,推进噬菌体GMP工厂建设与新药临床试验研究;
专业雾化设备提供商未来医疗获得数千万元B轮融资,由君行健创投投资,助力吸入制剂企业创新药及仿制药专药专械产品开发。
DeepSeek的大获成功让人工智能成为创投圈的焦点。2024年,青岛共有5起人工智能融资案例。
总体来看,青岛被投资的人工智能企业以人工智能应用和垂直大模型研发为主,聚焦智能船舶、无人驾驶、工业质检AI等领域。
比如,智能无人控制系统研发商无疆技术完成股权融资,投资方为青岛财通和青岛唯才投资;发布愚公YUKON矿山大模型的慧拓智能,引入北京国能基金。

04



创业起点更高
在硬科技创业时代,创业人群往往拥有更高的学历和科研背景,更专注于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
不少青岛创业者来自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推向产业链,完成了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角色转变。
芯笙微纳创始人陶继方是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微机电智能传感器和纳米硅光子器件研究;
中科源本董事长武建飞是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牵头创立车载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
致真精密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和北航青岛研究院共同孵化,研发用于产线和科研的高端设备;
中科润美的初创团队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工程实验室高端装备润滑方向的技术骨干,形成产学研高效衔接、技术人才管理及资本密切结合的高科技创业平台。

图片

中科润美
拥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的创业者也不少。
核芯互联联合创始人胡康桥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美国莱斯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曾任莱斯大学集成电路实验室研究员、AMD公司高级研发工程师;
天仁微纳董事长冀然从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后,远赴德国留学深造,并担任世界半导体设备领头羊德国慕尼黑苏斯公司的纳米压印技术首席科学家;
和协生物董事长刘鲁民取得英国阿伯丁博士学位,曾任联合国农业研究所任项目科学家、蔚蓝生物技术总监等职位。
在为城市培育高端人才、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的过程中,本土“大厂”发挥着重要作用。
逢时科技创始人高以成曾任海尔集团副总裁、好孩子集团执行总裁,创业后用6年时间实现磷虾油销售额全球第一;
科捷机器人董事长陶喜冰1993年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就进入海尔集团,曾牵头组建青岛海尔机器人有限公司;
极致创新创始人朱德伟在创业前就职于卡特彼勒青岛公司,在工程机械领域摸爬滚打近30年;
思锐智能由中车四方所和中车产业基金等合资设立,在芬兰、北京、上海设有研发中心。
这些高能级创业人才正不断撬动科技创新的大门,为青岛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记者|周晓峰     编辑|赵笛
制作|宋尉嘉‍‍‍‍‍

图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