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抢抓经济增长“源头活水”

图片

有态度的思想者
2025,青岛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月26日下午,青岛召开的全市高质量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议明确提出:招商引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对于扩大有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市委书记曾赞荣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任刚主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梅建华,市政协主席孟庆斌,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张惠出席。
从青岛“新春第一会”发出“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市动员令,到此次会议部署“全力招引落地高质量项目”。可以看出,青岛通过招商引资“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思路贯穿始终。

01



聚焦重点产业,链式招商
青岛要招引什么样的项目,本次会议也给出了明确的方向:
聚焦“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聚焦十大现代服务业,做强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发展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
加快构建“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打造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聚焦品质城市建设抓招引,以项目支撑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图片

今年,市南区将发挥海天中心等高端载体聚集效应,为现代服务业项目落户提供优质载体要素。

过去的一年,青岛围绕这些重点产业,已经交上了一份漂亮的招商“成绩单”——
2024年,全市亿元以上新签约项目928个,同比增长77.8%,总投资4934.3亿元。其中,已开工(运营)项目766个,开工(运营)率为82.5%,同比提升35.5%;
去年新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中,符合区市主导产业定位的占比达71.3%。
围绕重点产业,链式招商,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各地方招商引资的“不二法宝”。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以商招商的效果比政府部门去招商的效果要更好。”一名资深招商人士坦言,以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为主,以生态招商为依托,能吸引一批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做配套投资。

图片

奇瑞青岛超级工厂。梁孝鹏 摄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副总经理雷鸣对产业链招商颇有心得。围绕青岛基地的发展,奇瑞与地方政府合作,先后引进26家配套企业,持续完善本地化产业园区,未来将继续推进属地化生产,致力于打造全价值链汽车产业和千亿级汽车产业园。

02



“生态招商”的新打法

清理涉税招商、叫停地方各类奖补招商引资、规范“基金招商”……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不到一年时间内,国家层面接连出台多项政策,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
长达20年的传统招商模式正在求变,招商理念亟待革新。适应招商新常态、探索创新招商方式,已成为各地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国内的很多城市,招商竞争已告别简单的税收优惠比拼,转而进入“产业生态构建”的深水区。
安徽的芜湖通过“产业+科创”模式,构建“大科技”工作格局,整合科创资源,建设鸠兹科创湾科创大平台,推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低空经济、智能算力等产业迈入全国最前列。
合肥成立全国首个城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开展为产品找场景,为场景找产品的“双找”工作。
在此次会议上,资本招商、科技招商、场景招商,也正成为青岛招商引资的“新打法”。
“现在企业会要求政府提供应用场景清单、技术验证平台,甚至用户数据接口。”一位商业机构招商人员坦言,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将是应对新形势下招商引资的最大挑战。

图片

“企地共建·走进青岛”活动央企省企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现场

齐鲁前海基金由前海方舟和海发集团共同发起设立,目前,该基金已为青岛引进33个招商项目,还有8个生态伙伴项目预计于今年陆续落地青岛。
前海方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管合伙人黄小荣坦言,宽容创新是重要保障力。青岛对创新的包容和支持,为这些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在挫折中不断摸索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青岛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抓住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牛鼻子”,最终也是完成优势产业的生态发展。这一思想映射到招商引资上,就回答了“招谁来”“怎么招”的问题。

03



优化营商环境要回应企业关切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舆论场都沉浸在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带来的深度震撼中。从民间到官方都在追问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杭州?
对不少企业来说,这个追问正切中了当下的时代情绪。
身处这个时间与空间正大幅“折叠”的时代,人才与企业的流动成本变得越来越低。传统意识中,企业赖以生存的种种所谓“在地资源”,如今的重要性已变得愈发稀薄。
地方要吸引并留住人才与企业,考验的是当地种种“柔性”因素,概括为一个关键词,就是营商环境。

图片

 瑞幸咖啡创新生产中心项目于2024年动工。

对于招商引资与企业服务之间的关系,青岛的各级政府已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正如城阳区相关负责人所言:“打造更有‘人情味’的营商环境。”年初,城阳区即推出10项营商举措。比如,深化柔性执法,推出“执法监督码”,通过检查备案、扫码入企、检查反馈,为企业装上“防扰盾”,杜绝重复检查、多头检查等扰企行为。
一些区市在招商专员的培训中反复强调,企业服务要从“管理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从“定时定点”服务向“随时随地”服务转变,主动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要更精准有效。
如果把招商引资与企业服务比作一场球赛,“上半场”要全情投入,“下半场”亦不能有松懈。为此,围绕招商服务保障,各区市都铆足了劲。
胶州市提出“凝聚招商合力”,聚焦重点产业组建专班,实现一个产业、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
青岛自贸片区以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契机,将设立全省首家涉外检察服务中心、涉外商事调解中心。

图片

青岛通过举办外资企业圆桌会议,解决企业诉求,稳定外企在青投资信心。

企业越发多样且专业化的诉求,也倒逼政府职能部门的干部们不断学习,加强专业服务能力。正如一位科创企业宣传专员所言:“你懂我,我们才能同频交流互动。当我有需要的时候,才可能得到实在、精准的帮助。”
招商引资的比拼,其核心还是营商环境的比拼。哪里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走,项目就往哪里建。对青岛而言,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才能令近者悦、远者来。

记者|刘兰星    编辑|赵笛      
制作|宋尉嘉‍‍

图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