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益求精 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率先开展经十二指肠镜联合胆道子镜直视下光动力治疗技术

近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海岸病区为一名胆管癌患者创新性开展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胆道子镜直视下光动力治疗,标志着医院在ERCP检查和治疗领域迈入“高精度治疗”新阶段。

今年1月,67岁的安大爷因巩膜黄染来到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消化内科就诊,经详细检查,确诊为胆囊炎合并胆囊

消化内科副主任、病区主任曹彬带领团队为患者实施了ERCP手术

结石遂收治入院。消化内科副主任、病区主任曹彬为患者实施了ERCP手术,发现患者胆总管中段狭窄,给予患者支架引流,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患者为低分化腺癌。经多学科疑难病例讨论及综合评估,曹彬决定为患者实施ERCP联合胆道子镜直视下光动力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准备,近日,曹彬带领团队在胆道子镜直视及X线辅助定位下,于胆总管病变处置入光动力光纤维,进行了15分钟的照射治疗,总能量1000焦耳,治疗后于胆总管放置鼻胆管,胆汁引流通畅。术后,患者黄疸症状成功消退。

曹彬团队为患者进行手术,守护患者健康

据曹彬介绍,胆管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首选治疗方法为根治性切除术。但由于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诊断率较低,发现时大多数已是晚期,且该病易发恶性胆道梗阻并可能伴随肝转移及肝功能衰竭,令多数患者失去了根治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期,死亡率较高。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肝胆管外引流(PTCD途径)、肝胆管内引流(ERCP、EUS途径)、胆道射频治疗、放射治疗、化疗以及免疫、靶向治疗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光动力治疗技术(PDT)逐渐应用于临床,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应用可缓解单一治疗方式的局限性。光动力治疗能够高选择性地作用于肿瘤组织,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同时具有创伤性小、全身不良反应少以及可以重复操作等优点。同时,PDT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可进一步增强对肿瘤的杀伤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记者了解到,青大附院消化内科在山东省内率先开展了胆管恶性肿瘤的光动力治疗,同时也是省内唯一的PDT培训基地,曹彬主任现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光动力专委会常务委员,并参与编写了我国首部光动力治疗指南。近年来,科室专注肝脏、胆道、胰腺、胃、十二指肠、肠道等相关疾病的微创治疗,逐步形成了以胃镜、肠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等为治疗手段的特色微创专科。今后,青大附院消化内科将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领域不断探索突破,开拓创新、精益求精,为保障患者健康而不懈努力。(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 吴涵)

责任编辑:魏笑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