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场规格空前的民营企业座谈会,让民营经济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把握大势,率先布局,2月26日,山东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专题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30多家民营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不仅再次释放出山东“一以贯之支持民营经济”的强烈信号,更为山东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
一
民营经济之重,是常识,也是共识。
超1400万户的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据山东全部市场主体的98%以上,贡献了全省约70%的税收、80%以上的就业。不仅是税收、就业等领域,其在产业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培育等方面的作用也愈发凸显。
经济大省挑大梁,山东想要推动经济持续向好,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
民营经济是典型的“信心经济”。
重商、尊商、亲商、爱商的氛围只要形成,“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只要打破,民营经济发展的步伐就会大大加快。
山东坚持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
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8条,努力扫除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隐性壁垒;发布2025年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让民营企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深化帮办代办服务,全力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烦心事”……
不止助商,还有共商。
民营企业家成为政府的“座上宾”,在山东已是很常见的事。去年11月,山东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倾听民营企业家的心声和诉求,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时隔3个月,山东再次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心贴心,就是要通过全省上下一条心,共同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此次专题会,聚力营造更开放的制度环境,山东要求以更大力度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依法依规、热情周到、有呼必应的原则,切实解决民营企业有关诉求。
可以说,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只会越来越好,发展空间也只会越来越大。
二
走向舞台中央的民营企业家们,又该如何唱好“主角戏”?
此次受邀的30多家民营企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齐备,但无论属于哪个产业、哪个领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科技含量极高。
登海种业深耕一粒种子的研发创新,先后七次创造我国夏玉米高产纪录,两次创造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让大国粮仓更稳固、更丰盈;魏桥集团向绿色智造蝶变,把电解铝吨铝能耗和排放均做到全球最低水平;山东天岳突破半导体材料的技术瓶颈,主营的导电型和半绝缘型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已排名第二、第三位;特锐德累计投入67亿元研发资金,获1370项专利,成为箱式电力设备的领军企业……
长长一串的参会企业清单,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新经济发展格局下民营企业发展范式的转变。
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民营企业的突围之路,只能是攀高、向新、求变。竞逐创新前沿,无论是老牌民企,还是新兴民企,都可以大显身手、大有可为。
在专题会上,山东鼓励广大民营企业要主动适应产业升级趋势,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扎实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
清晰的发展方向和路径,足以给人信心。
同时,这也释放出山东明确的态度:传统制造业也好,新兴产业也罢,只要发展前景符合规划,山东都将寄予厚望。
三
诚然,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好在困难是局部的、暂时的,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真正的企业家也是不会“躺平”的。山东民营经济之所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与广大民营企业家的敢为人先、不懈奋斗密不可分。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尤需民营企业家自觉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等方面取得突破,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抢占先机。
如今,山东民营企业越发活跃,挑起的分量和蕴藏的力量也越发不一样了。
到2024年,山东116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95%以上;235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民营企业占71%。
民营企业的身影还活跃在各类重大项目中。
就在几天前,山东2025年春季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上,1006个重大项目中,民营企业项目数量、投资金额均超过半数,引领着投资信心正向回升。
有良好的政策牵引和制度支撑,有清晰的发展路径和目标方向,有创新实干的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定会有更多的民营企业家安心干事业、放心谋发展,为山东经济发展提供澎湃向前的强劲动能。(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于君怡)
责任编辑: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