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快评 | 养老机器人,离我们还有多远?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你想让机器人来给自己养老吗?最近,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了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该项标准由中国牵头制定,依据老年人生理和行为特点,为各类养老机器人的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等提供基准,将引领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

行业要发展,先得有标准。从市场需求来看,养老机器人拥有巨大空间。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在此背景下,养老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手段,已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现实中,喂饭机器人、康养机器人、卫生护理机器人等开始被用于照顾失能老人。无须讳言,现有的养老机器人跟人们想象中的模样还相差甚远。但进入2025年之后,DeepSeek引领AI革命,让人们看到了更多希望。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我们看到了穿着“大花袄”扭秧歌的机器人。技术革命所引领的创新,比我们想象得速度更快。而今,养老机器人的应用行业标准也开始落地。有人迫不及待地期待养老机器人中的“吉祥三宝”——保姆、保洁、保安。而且,从产业基础来看,当前我国发展养老机器人已具备相当的条件。

对于老百姓来说,除去技术之外,最关心的话题还是价格。当下,市场上高端医疗机器人售价超百万元。即便普通的能测血压、血氧、血糖,可视频通话、紧急求救的看护服务机器人,售价也超10万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要想让养老机器人走进寻常百姓家,必须要做的就是“把价格打下来”。当然,降价靠的不是什么“砍价能力”,而是要基于国际标准优化生产效率,降低技术成本,完善分层定价体系,让价格更为合理。

另外,安全性能方面,也要防止养老机器人因技术故障,对老年人造成的身体伤害。在隐私保护上,要严格遵守数据安全法规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避免泄露个人敏感信息。在伦理层面,要适度平衡技术与人文关怀,避免“技术取代亲情”。

责任编辑/王学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