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为经济大省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实践指南。放眼全国,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这是经济大省的显著特点。具体到一省之内,经济大市同样必须扛起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3月6日下午,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强化担当作为,抓好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奋勇争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全体会议 图源:大众新闻
作为全省发展的龙头,青岛将在全方位扩大内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海洋经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进民生福祉上持续加力,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方位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是稳增长的当务之急,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长远之策。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全年十大工作第一位,充分凸显了内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青岛同样把“在全方位扩大内需上聚力攻坚求实效”放在今年工作首要位置。青岛将落实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做优“一老一小”等服务消费,做强海洋旅游等文旅消费,推动消费提质升级。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全市“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全市提振消费工作大会、全市高质量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议等,围绕促消费、扩投资等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从消费看,作为“北方消费第二城”,过去一年,青岛举办消费促进年系列活动1000余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584.5亿元。2025年,青岛将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总目标,推动消费供给提质扩容,多维发力激发消费潜能,力争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去年以来,青岛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进科技强市建设,积极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青岛将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再加力,聚力打造“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促进产学研协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青岛将坚持“立足我所有、用好我所能、突出我所长、补齐我所短”,强化科技创新平台支撑,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产业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正日益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竞争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对山东、对青岛海洋发展寄予厚望,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作出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部署。青岛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自然禀赋优越、科研能力领先、产业基础良好、港口枢纽地位突出,海洋是青岛最突出的特色和优势。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去年11月召开的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着力打造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经济发达、海洋人才集聚、港口航运世界一流、海洋生态环境优美、海洋文化繁荣、海洋国际交流活跃的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面向未来,青岛将充分发挥海洋特色优势,推进“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聚焦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深远海养殖等领域,推动总投资2400亿元的170个项目建设,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赋予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任务,要求我们“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勇争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时,指出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青岛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有着与生俱来的改革勇气和“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去年9月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青岛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的意见》,提出397项重要改革举措,全面部署我市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改革无止境,开放不停歇。青岛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深化国资国企、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财税金融、要素配置等重点领域改革,建好用好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等开放平台,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稳步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直以来,青岛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24年全市民生支出1304.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5.8%;全市15件市办实事全部完成;城镇新增就业37.1万人,扶持创业4.5万人,新设城乡公益性岗位1.6万个,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聚焦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民生任务,青岛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办好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实事,今年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以上,新建、改扩建2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2万人以上,新建、改扩建30处社区嵌入式失智老年人照护中心,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500户以上……

从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出发,青岛上上下下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扎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任务,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的新征程中,共同绘就更加壮丽的新画卷!
记者|薛华飞 编辑|赵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