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冲刺资本市场,青岛加速培育“瞪羚”“独角兽”
©原创
瞪羚、独角兽企业是观察一座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开年不到两个月,青岛已有9家企业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刺,它们中大部分都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标签——瞪羚、独角兽企业——在香港联交所递交IPO申请的歌尔微、报送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申请材料的宸芯科技为独角兽企业;进军港交所的文达通、辅导备案的思锐智能和松立股份、登陆新三板的斯坦德和华晟智能都是瞪羚企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其中,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作为报告的新词首次出现。培育一批极具创新潜力的瞪羚、独角兽企业,也是当前青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招。日前印发的《青岛市瞪羚、独角兽企业三年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力争到2027年底,全市累计培育雏鹰企业不少于2000家,瞪羚企业不少于500家,隐形独角兽企业不少于80家,独角兽企业不少于20家,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确保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力争成为排头兵。瞪羚企业是指拥有个头小、跑得快、跳得高特征,并且跨越“死亡谷”进入高速成长期的企业,犹如非洲草原上的瞪羚;独角兽企业则是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且具备独有核心技术、独特竞争优势和市场潜力的未上市公司,被比喻为神话中的稀有物种。这两类企业之所以备受各方关注,在于具有高成长性和创新性。一般而言,独角兽企业的规模更大、估值更高,瞪羚企业则是独角兽企业的预备队。统计数据显示,一家初创型民营企业从设立到成长为科创板上市公司,平均年限为14.4年,而瞪羚、独角兽企业有着比传统企业更快的成长速度。

青岛云路股份从2015年成立到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用时6年;创新奇智从2018年成立到2022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更是只用了4年。这两家都是青岛已经“毕业”的独角兽企业。事实上,近年来青岛“上市新军”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在家电、轮胎、物流等传统优势企业之外,聚焦新产业新赛道的瞪羚、独角兽企业已成为绝对主力。青岛辅导备案的企业中,近八成都是瞪羚、独角兽企业。拟在科创板IPO的瞪羚企业极视角,在国内率先开辟“多快好省”的人工智能算法商城模式;同样志在科创板的独角兽企业特来电,已成为“充电桩一哥”;正在辅导的瞪羚企业众瑞智能,是国内微生物检测设备行业的领军企业。成群出没的瞪羚、独角兽企业,也是助力青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聚能起势的重要引擎。从产业领域来看,瞪羚、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在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尤其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智能装备为主,凸显青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成效。歌尔微是全球第四大传感器提供商和全球第一大声学传感器提供商,业务涵盖芯片设计、产品开发、封装测试和系统应用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宸芯科技掌握2G/3G/4G/5G等蜂窝通信及相关演进技术的无线通信芯片及解决方案,在专网通信、宽带自组网通信、车联网通信等方面的技术积累深厚。思锐智能主要聚焦关键半导体前道工艺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于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新能源、光学、零部件镀膜等诸多高精尖领域。文达通专注于研发智慧城市建设的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联合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完成DeepSeek私有化部署,并且与自研社区服务大模型顺利对接。华晟智能专注于为不同行业企业提供智能化物流系统、智能化立体仓库、智能工厂等整体解决方案。瞪羚、独角兽企业作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还协同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最典型的是独角兽企业万丰飞机,在青岛落户通航产业园,实现万丰钻石DA50机型大部分零部件和装配的本土化生产,推动青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研究表明,创业企业有1%的概率成为瞪羚企业,成为独角兽企业的机会只有0.01%。可以说,挖掘培育瞪羚、独角兽企业其实是个小概率事件,既需要专业判断眼光和战略决策魄力,也考验全方位服务企业的耐心与定力。瞪羚、独角兽企业是硬科技创业的代表,它们从研发到市场每一步都充满不确定性,是典型的需要耐心资本支持的企业群体。思锐智能成立至今完成多轮融资,投资人既有上汽集团、尚颀资本、鼎晖投资等外地机构,也有海发集团、财通集团、青松资本等本土机构。松立股份的股东包括青岛科创母基金、青岛科投、乐通资本等。斯坦德的股东包括山东毅达、苏州国发、深圳杉创、金浦青铁等。

鼓励大企业通过内部业务拓展、场景资源开放等方式孵化新物种,也是培育瞪羚、独角兽企业的重要路径。歌尔微由果链公司歌尔股份分拆而来,宸芯科技系央企中国信科旗下专业从事无线通信SoC芯片设计及相关业务的唯一平台,文达通隶属于青岛百强民营企业瑞源集团,华晟智能的前身为上市公司软控股份智能装备事业部,正在辅导备案的卡奥斯和有屋智能都是由海尔集团孵化。《青岛市瞪羚、独角兽企业三年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开展精准挖掘培育、市场开拓拓展、金融服务多元化支持、科技创新引领、人才引育驱动、企业内驱力提升、国际合作交流等七大重点行动。其中特别提到,鼓励风险投资机构设立基金,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投向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容错容亏机制,将瞪羚、隐形独角兽、独角兽企业优先纳入上市培育支持名单等。厚植科技创新的土壤,让更多瞪羚、独角兽企业涌现,青岛距离催生类似“六小龙”的明星企业也就为期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