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求“质”,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对抓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提出明确要求,指引经济大省向“新”而行。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新年伊始,国产大模型DeepSeek横空出世,人形机器人春晚亮相出圈,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屡破票房纪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带给我们一个个惊喜。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写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充分彰显出我国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坚定决心。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区域和城市产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从全省看,山东坚持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从全市看,青岛聚焦巩固先进制造业发展优势,明确了“10+1”重点产业方向,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面向未来,我们立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如何跑好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融合接力赛,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要坚定不移抓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青岛科研资源汇集,拥有多个“国字号”创新平台,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具有良好基础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好青岛的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抓好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开展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形成更多现实生产力。

要坚定不移抓产业创新。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青岛制造业基础较好,拥有门类齐全、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能够为产业创新、技术应用提供丰富场景。我们要聚焦“10+1”重点产业方向,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突破发展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能源和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提质发展智能家电、高端化工与新材料、现代轻工等优势产业,超前发展一批未来产业,加强项目招引建设,抓好要素保障支撑,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要坚定不移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的背后,是对产业规律、创新规律、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当前,青岛围绕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把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细分赛道上,梳理出40个细分赛道,每个赛道都坚持创新引领,以技术突破塑造产业发展优势。面向未来,我们既要持续完善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放大政策集成效应,优化创新发展生态,更要充分激活企业这个最活跃的创新力量,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和技术应用,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同频共振、双向赋能。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从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出发,我们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培育更多向“新”求“质”的发展动能,一定会激发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打开青岛高质量发展的广阔空间!

责任编辑:宋尉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