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这座“老”建筑焕发新生

这座“老”建筑焕发新生

相似的文化基因,跨越时空,重逢与相悦。老建筑所蕴含的古典主义,让所有喜欢怀旧的人产生一种本能的迷恋。坐落在老建筑里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则完美形成了一个文艺的闭环,令人在历史、文化、美学的时间隧道里自由穿梭,在对过往的致敬和当下的赏阅中,获取来自文艺综合体的松弛。

老建筑具备“六边形战士”一样仿佛无所不包的文旅IP属性,可以无缝隙对接景点场域和文化空间的气质。日前,正在青岛红房子美术馆举办的“斐然——子鉴、艺夫水墨迎春画展”有点“闭不了展”的意思,不仅迎来一拨拨画展观众,也迎来三三两两的自由行游客以及有组织而来的游学队伍。

这个位于青岛前海景区的老建筑里的美术馆,仿佛自带魔法,打破了以往美术展览只在开展时红火的现象。参观的人群中,自然有对这个新文人画展的喜好,还有对老建筑的仰望。

老房好美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青岛独有的城市美学样式,而广西路31号被青岛人骄傲地称为“红房子”,小众的红砖色彩为主体,赋予建筑与众不同的肌理特色,使其从一众老建筑中闪亮跳脱出来,张扬着一种华丽复古的美。

“红房子”,其实是赉寿药行旧址,又称医药商店旧址,建于1905年。红房子被认为是青岛最漂亮的德式青年风格派建筑,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岛德国建筑的一部分。20世纪80年代末,德国著名学者华纳来青岛考察时盛赞:“1914年之前,这是所有私人住房中设计最为出色,同时也是最漂亮的青年风格派建筑。”据文史学者刘逸尘介绍,这座建筑建成后,无论是从不远处的前海沙滩还是附近的街道眺望,古典的红色建筑异常扎眼,“红房子”由此得名。

“红房子”外景。 王雷 摄

文史学者王栋介绍,红房子屋顶为蒙莎顶,配有拱形老虎窗,檐口用花岗石装饰,檐高18米。檐口、滴水嘴和底部粗短的承重柱均以花岗岩装饰。底层两侧小窗自然生动,券形窗洞内分左右两个连续券状洞,之间连接的是简化却夸张的爱奥尼柱式,柱身粗矮,两头稍细,中间粗壮呈梭柱样,且整石雕琢,饶有趣味。王栋介绍:“墙面中用红褐色方砖拼成橡树叶图案,巨大的老虎窗上方刻有纹章,纹章上凿有一根蛇体缠绕的圆杖(欧洲医药标志图案)。建筑的侧面也很有特点,柔美自然,变化丰富的山花,红砖围砌的大面积的线脚和平实的墙体产生对比。”

该建筑建成后,罗达利洋行将一层租予药剂师阿达尔贝特·拉尔茨(Adalbert Larz)。拉尔茨1901年初在青岛开设赉寿药行(Rote Kreuz-Apotheke),为青岛最早的私营药店,其店面曾设于皇家邮局大楼一层西南角(今青岛邮电博物馆一层大厅处),店面以上的二、三层作为公寓出租。1914年8月日德交战的青岛战役爆发时,拉尔茨与妻儿在外旅行,同年11月,日军占领青岛后,拉尔茨在青岛的财产全数被日军没收,药行大楼被售予日本商人。该楼此后长期为日商财产,20世纪30年代曾为冈崎合资会社所有。1945年日本投降后,该楼曾为当时的政府某机关驻地。2000年,红房子以“医药商店旧址”之名列入第一批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2006年5月25日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岛德国建筑群扩展名单。

老房有喜

红房子建筑面积约1996.07平方米,使用面积约1000平方米,共四层,砖石钢木混合结构。该建筑立面间以清水粉墙和彩色方形墙砖,上部两个楼层及两座烟囱的拱形与曲线运用拱券柱石,镶石砖花饰,突出建筑外观的华丽、新奇。在视觉上极具美学气质的红房子,在2023年以文旅地标的新面貌示人,转身为博物馆、美术馆和艺术西餐厅。

据青岛饮料集团办公室主任杨岩介绍,2006年,广西路31号划归该集团。2020年,在崂山矿泉水诞生120周年的时候,在这栋老建筑成立了崂山矿泉水博物馆,2023年则继续“文艺”着——红房子美术馆面世。目前,红房子一楼为崂山矿泉水博物馆。这个博物馆虽然规模不大,但可以系统地了解崂山矿泉水的发展历程。除了历史展厅,还有一整面汽水瓶墙,各种崂矿产品应有尽有,甚至有未曾见过的限定款。这里以“百年矿泉,双百传承”为核心,通过万年古冰川展厅、产品矩阵墙、生产线实景等五大板块,展示崂山矿泉水从1900年德国人建厂至今的传奇历程。中心展销区陈列矿泉水经典款与文创产品。

“红房子”内景一角。 王雷 摄

“20世纪初,德国人在青岛太平山南麓发现优质矿泉水源,建成伊尔蒂斯矿泉水厂,生产‘崂山矿泉水’,成为中国最早的品牌矿泉水之一。”网友小乖在社交平台记录了自己在青岛旅游时打卡崂山矿泉水博物馆,对这栋老建筑的膜拜与喜欢。她还在这里品尝了网红风行的“黑暗饮料”白花蛇草水和加中药的崂山可乐。她认为,这种沉浸式打卡可以与青啤博物馆相媲美。

吃的不是美食而是历史。红房子二楼现在是时光味道西餐厅。这里陈列着百年前欧洲古董钟表及西式家居,融合青岛威士忌体验馆与复古西餐,以“一口美食,百年故事”为主题,提供在地化创意料理,重现老青岛“红房子餐厅”的盛景。

红房子美术馆位于四楼,作为公益艺术平台,这里定期举办展览、沙龙,汇聚本土艺术家作品,打造青岛美术新地标,让游客在百年建筑中感受艺术与生活的交融。近年来,红房子美术馆通过开馆展、水墨迎春展、中韩交流展打造了历史传承、传统创新和国际对话三大主题展览,构建了兼具本土深耕、文化创新与国际传播的艺术生态,成为青岛城市文化的重要地标。(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燕)

宝藏型老建筑

葛娟

老建筑里的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图书馆,是一种将历史建筑与文化展示相结合的独特形式,既保留了建筑的历史价值,又赋予了其新的文化功能。这种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非常流行,几乎每个这样的老建筑都会成为当地的知名打卡地。

老建筑的结构、装饰和空间布局往往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为展览增添了独特的氛围。老建筑博物馆和老建筑美术馆通常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吸引游客和艺术爱好者。观众不仅可以欣赏馆内的展品和展览,还能感受到建筑本身的历史氛围。

在全球范围内,老建筑活化和利用的范例莫过于与文化机构的结合,通过改造为博物馆和美术馆,老建筑得以保存并焕发新生,跨越时间的藩篱,获得崭新的时代文化属性。

巴黎的奥赛博物馆原本是一座火车站,改造后成为世界著名的美术馆,展示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艺术作品。上海外滩的“外滩美术馆”由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改造而成,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为展览增添了独特的氛围。

很多老建筑通常位于城市的历史文化区域,是历史与现代、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通过合理的改造和运营,这些博物馆不仅保护了历史建筑,还为公众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和旅游热点。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文旅融合的深入,老建筑博物馆将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