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安徽省统计局发布2024年安徽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公报显示,2024年末,安徽全省常住人口6123万人,比上年增加2万人,增长0.03%。公报发布了16市常住人口,其中合肥市常住人口为1000.2万人,城镇化率86.38%。
上述消息显示,安徽省会合肥市常住人口突破一千万人关口。合肥就此成为我国第18座常住人口破千万的城市。
截至2024年年底,人口超过千万的17个城市分别是: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武汉、天津、西安、苏州、郑州、杭州、石家庄、临沂、东莞、长沙、青岛。
“双万城市”来之不易
2024年底,合肥顺利迈入千万人口城市行列。人口千万级城市,是一个什么概念?又意味着什么?
常住人口指在某行政区经常居住的人,通常以是否持续居住半年以上为标准,属于核心人口指标。
常住人口破千万,绝对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衡量城市能级的一项重要标准,也是体现城市综合实力的一个参考维度。
据合肥日报报道,其余17座千万人口城市中,除了石家庄、临沂外,其他15座城市均为GDP超万亿城市。由此可以看出人口千万城市与GDP万亿城市存在高度重合现象,人口大城通常就是经济大城。
万亿GDP、千万人口,历来是衡量城市能级的重要指标。稍微分析“双万城市”名单,就会发现,它们基本上都是一线城市或者新一线城市的有力竞争者。
过去10年,合肥常住人口由2014年的814万人,增加到2024年的1000.2万人。10年间,合肥常住人口增量达到186.2万人,年均增加18.6万人。
城市人口增长,一是自然增长,二是机械增长(人口净流入)。这些年,全国人口主要流入地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轮流坐庄”的局面。
2024年,合肥机械增长人口达到13.1万人,占净增常住人口的87.9%。迁移来肥人口占比近九成,显示出这座城市对人口的强大吸引力。
当前,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关键看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口质量,逐渐成为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口数量大幅攀升,人口质量同步提升,这是合肥人口最大的亮点。
2024年,合肥出生人口达到7.9万人,出生率为7.98‰,高于全国、全省1.21和1.81个千分点,这就表明城市人口结构优、活力足。
人口质量,还表现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2024年,合肥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达到35万人,近三年共有超过100多万名大学生选择在合肥就业创业。
人们喜欢用一组数据来展示合肥人口的“含金量”:根据2023年相关数据,合肥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2.8万人以上,是全国的1.6倍左右;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量超180人,是全国的2倍左右。
这意味着,千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就有280多万人。这些高素质的人口,都将成为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综合合肥日报、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孙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