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中学校陆续完成选科意向征集,选择“物化”组合考生增加明显,有学校增幅甚至超30%,部分学生出现盲目跟风倾向
高考选科需“学得动”更要“学得懂”
高考学科的选择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压力、学业成绩,更关系到未来专业选择、职业规划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连日来,青岛各高中学校陆续完成选科意向征集工作。受2024年山东高考录取情况等因素影响,高一考生、家长在选科方面也有较大变化,“政史地”组合大幅度减少,而“物化”组合增幅明显,多所学校“物化”组合意向考生增幅超过了20%,有学校甚至超过30%。对此,多所高中学校教师建议,考生选科要多几分理性,避免盲目跟风,注意合理定位,确保选科符合自身兴趣爱好、升学规划、职业规划等。
“物化”捆绑组合增幅超过20%
“寒假时,我们一家人专门找时间坐下来,对照分析了2024年的高考招生计划、录取情况等数据,发现‘物化’捆绑组合在院校专业选择、录取机会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未来就业也有竞争力。”高一学生家长张女士介绍。孩子6个选考科目的成绩比较均衡,基本处于中上游水平,一家人在权衡了各科学习成绩、专业选择、未来发展等因素后,确定了“物化生”选考科目组合。采访中,也有家长表示,相较“政史地”,孩子的“物化”科目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但考虑到“物化”组合在高考录取、未来就业等方面的优势,还是让孩子选考了“物化”两个关键科目。
新学期以来,高一学生和家长迎来了选科的关键阶段。记者采访岛城多所高中了解到,高一学生中,选择“物化”组合的学生普遍有明显增加,有高中学校“物化”组合学生比例较2024届毕业生增加了20%,个别高中学校增幅甚至超过了30%。选考“物化”的学生普遍选择了“物化生”,也有少部分学生选择了“物化政”、“物化地”等组合。
“‘物化’组合确实成为了很多学生、家长的选择。不过,从实际情况看,有部分学生在选择科目时,没有切合实际,有些盲目跟风倾向。”青岛一学校教师告诉记者。有学生平时“物化”科目赋分后只有30分-40分,而政史地生赋分后在50分-60分之间,甚至更高,却仍然选择了“物化”组合。这不仅会增加高中段学习的难度,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可能也会没有合适的选择。
“物化”捆绑的火热源于2024年山东高考录取情况。在普通类26万余个招生计划中,科目要求选考物化、物化生两个组合的计划数达到了15.8万。科目要求选考“政史地”其中1科、2科、3科或者“不提科目要求”的专业整体计划数有8.3万余个。也就是说,纯理类考生可报考的计划约是纯文类考生计划的两倍。
实际上,教育部办公厅早在2021年印发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以下简称《指引》)中,就明确了“物化”捆绑的要求,透露出了“物化”组合在报考志愿时的优势。《指引》显示,大学专业设置的92个专业大类中,55个大类要求必选物理+化学,占比59.78%。理学、工学、农学、医学4个学科门类61个学科大类中,有55个要求必选物理+化学,占比高达90.16%。公安学类、政治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专业类,要求必选政治。
少数高校专业选科要求“放宽”
前不久,浙江、江苏、安徽、甘肃等省份陆续发布了2027年普通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其中高校在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方面的变化,对现在正处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极具参考意义。
分析显示,4个省份的本科招生专业较以往有明显增加,个别省份较“2024版选科要求”增加了1.5万余个专业。要求“物化”双选的专业占比有所增加,如江苏“物化”双选的专业占比较“2024版选科要求”提高了1.96%。不提科目要求的专业占比均有所下降,如安徽“2027版选科要求”中,“不提科目要求”的本科专业占比为42.66%,较“2024版选科要求”降低了0.84%。要求“物化”双选的专业和“不提科目要求”的专业都增加了,但占比方面“一升一降”,说明要求“物化”双选的专业增幅更大。
记者注意到,已公布2027年普通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的省份中,变化最大的当属“中医”类相关专业,不少高校的“中医”类专业“物化”解绑。在浙江发布的“2027版选科要求”中,安徽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海南医科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中医学专业均由此前要求的“物化”双选,调整为“不限”选科要求;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针灸推拿学专业也由此前要求的“物化”双选,调整为“不限”选科要求。“高考文理分科时期,中医类专业多是文理兼招。中医类专业要求学生能背诵,也能读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古代药学专著,这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文献阅读和理解能力。”业内人士分析说。调整后,对偏文考生是利好。
此外,少数高校的个别专业在选科要求方面也有变化。部分高校的护理学专业选科要求有所调整,但仍然要求物化生三个科目中的一科或者两科。这对偏文考生影响不大。不过,整体上看“物化”组合在专业、院校等选择方面仍然有明显优势。“目前,山东省2027年普通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尚未正式发布,考生选考科目时要注意以最新的要求为准。”业内人士提醒。
做好规划合理选科避免盲目跟风
选科关系到未来志愿的填报,选择好适合自身职业规划、未来发展的科目至关重要。
学生选科要综合国家战略、个人兴趣、学科优势、职业规划等因素理性做出选择。学生在选择科目时要注意从宏观角度,将自己的学科选择与国家战略等相结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推动学科融合发展,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支持濒危学科和冷门学科。”这些学科专业都可以成为学生专业选择的重要方向。
青岛十七中高一级部主任蓝晓怡表示,学生选科前,要根据自身的个人兴趣、职业规划等,大致规划未来职业发展目标,初步明确将来自己计划进入哪些行业、从事什么工作等,为明确选科提供依据。如考生计划报考理工农医类专业,科目选择中就要有“物化”;如果考生计划报考公安类等专业,则最好是选择政治。如果将来有意向走艺术高考,尽量选择政史地学科。学生还要更多关注在学科中所处的等级位次和学科的持续学习能力,做好定位。“如果学生物理学科付出90%的努力能考到B等级,历史学科付出60%努力也能考到B等级,那历史学科的持续学习力可能更强,提升的潜力也更大。”蓝晓怡分析说。
还有高中学校教师表示,成绩优秀的学生,建议选“物化”科目,以冲击名校和优势学科专业;一段线上30分以内的学生建议选“物化”,以尽量争取读本科的机会。根据各学科学习逻辑,其余学生选科时,建议物化不要分开,政史不要分开,物史尽量不要组合到一起。如果考生对物理和化学不感兴趣或学起来吃力,可以选择其他组合,盲目选择物化组合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选了物化,发现不能适应物化等学科学习,就要尽早转学其他学科,且越早越好。采访中,多所学校教师提醒,考生选科应以学得动、学得懂为前提,一定要避免盲目跟风。(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责任编辑:王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