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市长在京密集走访,青岛瞄准了这些龙头企业

图片

有态度的思想者
图片
近日,青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在北京密集走访调研了一批科技型企业。
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洽谈合作,加快推进项目招引落地,着力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市委书记曾赞荣走访了中国联通、京东方、东华软件、北京中科亿海微电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企业。市委副书记、市长任刚参加部分走访。
此前,市委副书记、市长任刚带队在北京走访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蘑菇车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星河动力航天股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从走访的企业看,都与青岛“10+1”重点产业紧密相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点名的商业航天、具身智能等新兴与未来产业,也都在走访范围之内。
市领导们主动“走出去”,对接龙头企业和行业顶尖资源,青岛正以更积极的姿态寻找创新型产业的新增长点,为青岛注入更多的产业创新力量。

01



做强先导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作为先导产业,放在“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的优先位发展,青岛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
而此番走访的重点,就是这个领域。
不管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还是人工智能,数据通讯都是基础中的基础。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的建设,正是青岛拓展数字经济新空间的重要支撑,也是与中国联通合作的“重头戏”。

图片

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启动仪式现场。摄影:孙欣
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国际互联网通信速度更快,更在于未来可面向境外开展来数加工、游戏服务等国际数据服务,建设离岸数据中心,打造青岛数据自贸区,为“外数中算”创造条件,成为吸引云服务商和算力服务商落地青岛的“锚点”。
这样的吸引力效应已然显现,华为云已在青岛落地数据中心,腾讯云也有望落地国际云智算平台。据青岛联通透露,两个项目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都存在业务协同关系,前者侧重AI算力与跨境数据训练,后者聚焦国际云服务生态构建,均将借助出入口局实现国际链路优化。目前,青岛联通还与阿里云、亚马逊AWS等企业对接跨境数据服务合作。

图片

华为云华东(青岛)数据中心开服
在青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版图中,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是近年来青岛垂直崛起、成长最为迅速的产业方向。
在芯片设计环节,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旗下的中科亿海微电子,核心竞争力在于自主研制具有高可靠性的嵌入式可编程电路IP核、可编程逻辑芯片、EDA软件与可重构系统,可以提供具有高性能和自适应计算的行业解决方案和集成电路设计服务。
2024年5月,由中科亿海微电子和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船舶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项目在西海岸新区落地,项目总投资1亿元,设立可重构系统研发生产中心,主要从事智能冰柜控制芯片、新一代水声装备芯片研发销售业务,匹配青岛的智能家电、海洋装备等特色产业需求。
京东方青岛基地是青岛新型显示产业链的龙头,此番拜访,除了推动青岛模组基地产能提升,青岛还提出了希望加强新兴业务项目布局的希冀,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合力打造新型显示产业发展高地。
东华软件和中科曙光也是青岛的“老朋友”。站在位于崂山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园观景台俯瞰,东华软件副中心产业园与中科曙光的全球研发总部基地交相辉映,犹如两艘蓄势待发的数字航母。
东华软件在青岛规划了东华软件全国副中心、东华云都总部及东华云都大数据中心、东华软件全国培训中心、孵化基地等多种产业生态。未来,双方将加快推进在青合作园区和项目建设,积极拓展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政务、智慧医疗等领域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图片

东华软件副中心产业园
中科曙光在崂山区落子“全球研发总部基地”,打造了“海之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曙光数创(青岛)产业创新基地等项目。海洋等垂直领域大模型开发建设上的深化合作,是双方未来合作的重点方向。

02



新兴产业重点突破
近年来,低空经济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青岛着力突破发展的5个新兴产业中的两个,也是此次青岛市领导赴京对接的重点。
在对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走访中,青岛就表达了希望与中电科加强在低空空管、应用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抢占新的产业赛道。
多年来,中电科持续加深在青岛的布局。在西海岸新区,以第41研究所为基础成长的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精密仪器仪表领域龙头企业。落地在城阳区的中电科青岛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30亿元,计划将中电科集团关联院所、企业向产业园集聚,涵盖数字电磁、电子信息、电子装备、集成电路、海洋监测、材料等相关产业。

图片

中电科青岛科技产业园效果图
近年来,凭借其在电子信息领域的耕耘,中电科提出并构建了低空航行系统(LAAS),开发了覆盖“空域管理、通信导航监视(CNS)、气象服务、安全监管”的低空空管综合系统。这也是下一步青岛有意合作的重点领域。
3月3日,另一家“中字头”企业也明确了与青岛在低空经济领域合作的计划。当天,青岛政法委书记、青岛市低空经济产业链牵头负责人程德智率队赴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调研交流。会上透露,中科星图计划将低空经济总部落地青岛,充分依托青岛的政策支持和区位优势,立足青岛、辐射全国。
同一日,中科星图发布公告,宣布其拟在青岛设立全资子公司中科星图低空云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作为“星图低空云低空监管与飞行服务数字化基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
以“3年3000亿元”为发展目标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也是青岛发力的重点。
市领导走访的蘑菇车联于2017年成立于北京,是行业领先的自动驾驶全栈技术与运营服务提供商。自主研发了业内首个“车路云一体化”自动驾驶系统,掌握L4级自动驾驶全栈技术,多项人工智能核心算法世界排名第一,落地全球首个城市级自动驾驶项目。
2月26日,蘑菇车联、解放青汽、中车新能源等企业在青岛签署《“车路云一体化”创新发展青岛共识》,围绕数字出行、数字交通等细分领域,达成安全发展、应用导向、自主创新、协同融合等合作共识。

03



未来产业再深化
“超前发展一批未来产业”,构建“8+X”未来产业体系,是青岛在“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为城市未来发展埋下的“伏笔”。
这意味着,青岛既要在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卫星互联网、太赫兹、深海开发等赛道形成优势,也将紧跟技术变革,抓住更多具备潜力的“X”产业机会。
“具身智能”就是这样的“X”产业。
作为政府工作报告中颇具热度的新词,具身智能,简单来说就是“有身体的智能”,通过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变成能够像人一样去感知、学习、与物理世界产生动态交互的智能体。
此次进京,青岛走进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寻找合作切入点。这一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天工”人形机器人可以连续攀爬134级阶梯、最高跑步速度提升至12公里/小时,已具备带有视觉感知的泛化移动能力,能轻松应对沟壑、大高度差等复杂地形。

图片

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天工”机器人在户外跑道奔跑。 新华社发

人形机器人只是具身智能的一种形态。业界普遍认为,工业领域将有望率先落地具身智能的应用。对于在智能制造上颇具优势的青岛而言,这是新的机会。
目前,海尔旗下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正在基于工业大模型开展具身智能的落地应用。在空调外机外壳装配的场景里,不同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只能根据导入的型号程序进行工作,卡奥斯通过构建机器人自主智能锁付系统,让机器人可以主动感知自主规划路径完成安装操作,在新品导入环节减少了90%的编程调试时间。
同样出现在今年政府工作中的商业航天,也是青岛锁定的一个朝阳赛道,此次青岛市领导走访的星河动力是国内领先的商业航天技术公司,公司创造了国内首家实现连续发射成功、首家将商业组网卫星送入500km太阳同步轨道、首家掌握一箭多星发射能力等多个行业第一。
走访期间,青岛提出与企业协同做好前期工作,细化实施方案,力争合作项目加快在青落地。说明青岛与星河动力的合作已经有较为明确的意向。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项目的带动,大项目的落地,则更多的要依赖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不管是从既有合作的进一步巩固拓展,还是新产业新项目的落地实施,青岛已经摆明姿态,不遗余力地将更多顶尖资源精准导入“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从而塑强城市产业竞争力。

记者|杨光     编辑|赵笛

制作|宋尉嘉‍‍‍‍


图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