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跑好“第一棒”至关重要。
新春伊始,多地都强调抓好重点项目,确保实现“开门红”。“项目建设”也是青岛市两会期间的高频词。聚焦市北区,今年年初,市北梳理2025年全区重点项目136个,总投资847亿元;针对第一季度,市北也列出目标,力争推动总投资82亿元的14个项目纳统入库,以投资增量对冲基数涨幅,力促全区一季度投资“开门红”。
当前,赢得首季“开门红”已进入冲刺阶段,市北区正以开展“营商增效年”为契机,咬定目标、乘势而上、发起冲刺,推动项目建设“春潮涌”。
全力推进建设,以项目赋能区域发展
项目建设是经济良好开局的“硬支撑”。
春节后,市北区生命健康科技高端智造产业基地项目二期地块出让,实现今年市北区土地出让“开门红”。该基地位于市北区唐河路以东、孤山以西、瑞安路以北,拟新建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并计划于一季度开工。“目前,项目正在进行地质勘查和场地‘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和场地平整)工作。”项目规划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项目二期,招商运营团队也先期介入,对于有意向入驻的企业,将会根据其发展需求定制化建设厂房,助力企业减少成本,安心入驻。
在市北区生命健康科技高端智造产业基地项目二期西南侧,项目一期已经建成。值得一提的是,项目一期通过定制化开发建设,已依托“链主”企业,与百洋医药集团和百洋大骋、五维康、百年康健等医疗器械智造行业顶尖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聚焦核医学及放射治疗专用SPECT/CT的自主创新研发、心血管健康监测管理服务系统及智能硬件生产、医用高真硬镜研发生产等高精尖医疗产业领域布局,对于园区打造科技创新医疗场景、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械产品转化落地具有重要作用。
产业项目是城区建设发展的重点动力源,商业项目则是城区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
近日,位于辽阳西路192号的物美青岛数字广场项目正争春时,项目现场高楼拔地起,塔吊林立施工忙。记者了解到,目前,该项目进度已经完成72%,所涉及的商业、办公、住宅板块均已进入内外装工程阶段,整个项目计划于2025年年底竣工。
物美城市更新项目是市北区盘活低效用地的重点项目。项目占地面积3.71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进场工人有50余人,正进行内墙抹灰、机电安装和幕墙施工。截至目前,该项目的商业板块部分已实现主体结构封顶,计划9月交付;住宅板块的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砌体施工完成85%;产业办公板块主体结构施工到地上16层,部分砌体开始施工,计划12月交付。未来,项目将打造数字化商贸中心的融合性城市综合体。
经济发展脉动的活力之城,少不了明亮的民生底色。
日前,位于开封路、唐河路交叉口的开封路保障房项目正加速推进。据了解,该项目各楼座已经全部进入标准层施工阶段,平均施工至主体6层,最快楼座已施工至主体8层,整个项目预计今年6月实现主体封顶。除此之外,位于黑龙江南路以西、台柳路以东、开平路以南的河西、河崖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也如火如荼。“目前,河崖安置房1栋楼已完成主体施工,另外3栋楼正在进行室内砌立柱、墙面抹灰等作业;河西安置区11栋楼正在主体施工,预计5月底全部楼座主体封顶。”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上有400多名施工人员奋战在一线,全力赶进度。
全面深化改革,以“营商”促“增效”
项目兴则产业兴,项目强则经济强。
回望2024年,市北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项目撑起了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脊梁。市北区抓牢年度投资超200亿元的128个省、市、区级重点项目,完善全周期管理推进机制,争取政策性资金近50亿元,累计完成土地供应381亩,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居全市首位。新春伊始,市北区坚持突出项目“生命线”地位,凝心聚力抓项目,召开项目推进落实大会,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
项目为王,实干为要。项目建设应该怎么拼?怎么干?
具体来看,市北区把深化改革创新作为项目建设推进的“关键一招”,坚持守正创新,为高质量项目推进落实注入新动能。
比如,在项目谋划上,聚焦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现代海洋产业、文化旅游等领域细化研究,坚持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定下来的近期项目坚定不移推行,长远项目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充分论证、做好前期、打牢基础。在项目招引上,制定详细的产业招商图谱,“链长”带头,常态化走出去精准招商;鼓励与行业领军企业合资合作,大力催生新项目、整合大项目、培育未来项目,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在项目服务上,持续健全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和评估机制,从洽谈、签约、开工环节延伸至建设投入、竣工投产、产值、税收等环节,以项目质量和产出效益为导向对合作进行评估,形成工作闭环。
此外,市北区也深刻意识到,当前抓项目招引建设,拼资源、拼优惠、拼环境的老路已经行不通了,迫切需要在比政府职能转换、比市场主体活力上创新突破。对此,市北区创新“清单式”方法,以“营商增效”的环境,适应形势、比拼服务抓项目。
比如,建好“联企清单”,健全服务企业长效机制,组织政企恳谈会,听取企业对行业发展、创新研发、市场开拓、营商环境等意见建议,畅通政企沟通的渠道。建好“政策清单”,加大政策性资金项目梳理谋划和资金争取力度,为项目建设提供政策及资金倾斜;同时,综合用好信贷支持、金融创新等途径,多渠道推动更多资金向项目建设集聚。建好“实事清单”,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推动审批服务再优化,实施“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对重大项目适当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坚持拓展营商环境会客厅、观察站应用场景,发挥营商环境“体验官、观察员、专家委员”队伍作用,打造最接地气、最有人情味的营商环境。
新年伊始,市北区以攻坚之势、奋进之姿,全力推进首季“开门稳”“开门红”,重大项目的有序推进,营商环境的全力打造,既是新动能发力的保障,也是经济发展的韧劲所在,我们期待全年高质量发展“第一棒”交出亮眼成绩。(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瑞新 实习生 车芳如)
责任编辑:宋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