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塑料黄金”关键技术!青岛科技大学教授为国家能源、化工提供材料支撑

聚丁烯,这一听起来有些陌生的材料,为何被誉为“塑料黄金”?“因具有出色的耐高温、耐热蠕变、耐应力开裂、耐油等性能,聚丁烯成为制备高温苛刻环境管道专用的关键基础材料。”全国三八红旗手、青岛科技大学贺爱华教授介绍。

近年来,贺爱华带领团队瞄准高等规聚丁烯合成关键技术难题,开发出适用于高温、高应力苛刻环境下管道用聚丁烯及其聚合技术与聚合装备,实现了高端聚烯烃管材专用料的原创性设计及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与产品垄断,为国家能源、化工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材料支撑。

科研路上的“铁娘子”、教育路上的“引路人”

贺爱华的科研生涯始于对材料科学的热爱与执着。她深知,科研之路充满荆棘,但女性的细腻与坚韧,让她在这一领域绽放出独特的光芒。从北京化工大学博士毕业,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博士后、副研究员,再到青岛科技大学的教授,贺爱华始终坚守在材料科学的前沿阵地。

她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带领团队在橡塑新材料定向聚合及产业化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提升了我国在聚烯烃和合成橡胶领域的国际地位。这些成果的背后,是她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是她对科研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她用实际行动证明,女性在科技领域同样能够发挥巨大的能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贺爱华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她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为本科生讲授《高分子材料双语课》《高聚物合成工艺》等课程。她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水平和综合素质。

贺爱华的教育理念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她用耐心和尊重对待每一位学生,用严谨的学术态度感染着每一位学子。她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教会他们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在挫折中成长。她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她为研究生发放助学金及科研奖励基金,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为学生提供就业和发展机会。她用自己的爱和关怀,温暖着每一位学生的心。她的教育成果,不仅体现在学生的优异成绩上,更体现在他们对未来的信心与勇气上。

公益路上的“巾帼英雄”、携手共筑科技梦

贺爱华不仅在科研和教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还积极投身社会服务,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和关爱。作为第14届山东省妇联执委,她积极参与“春蕾女童计划”,长期捐款资助贫困女童,为她们点亮求学之路。

2018年10月,她带头捐款成立“青科之光”基金,为山东寿光洪灾地区的小学生们捐款3万元助学金;同年12月她带领团队奔赴陕西佳县,为当地贫困县基层小学送去书籍、海洋标本及3万元“青科之光”奖学金。她关心青少年的学习,激励他们拼搏奋斗,也带动了更多的老师和同学们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2022年,她的一名研究生突发血栓脑梗,情况危急,团队老师和研究生们第一时间将他送往医院,贺老师也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当场支付了住院及手术押金,并给研究生母亲留下现金,随后她又及时安排办理了该生的医保卡,为其后续的治疗提供了医疗保障。几个月后,该学生康复并顺利返回学校,贺爱华花费大量的心血指导该同学撰写SCI论文及毕业论文,同学第二年顺利完成学业。贺爱华的爱与责任,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关怀上,更体现在她对社会的关爱中。

贺爱华是新时代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缩影。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我国的材料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用自己的爱和责任,温暖了无数人的心。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女性的担当和使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责任编辑:王臻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