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市长集中调研,这件事关乎青岛长远发展大局

图片

有态度的思想者
3月15日,市委书记曾赞荣,市委副书记、市长任刚调研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情况,并宣讲全国两会精神。
曾赞荣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港口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交通强国战略,充分放大港口优势和航运功能,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市政协主席孟庆斌参加调研。

图片

青岛国际邮轮港区
此次调研的行程,包括董家口航运中心和40万吨矿石码头、国际海员服务中心、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青岛仲裁中心、山东捷丰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中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易航道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调研中,曾赞荣强调,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事关全市长远发展大局。要加强规划衔接,优化港口资源配置和临港产业布局,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针对性政策供给,招引集聚更多骨干企业落地,推动航运、贸易、金融一体发展。要发挥好海陆空铁“四港联动”优势,完善高效协同的综合物流网络,增强对腹地的辐射带动能力,服务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要坚持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抓落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走深走实。

01



再造一个青岛港‍‍
港口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最大的资源禀赋。青岛港是全国11个国际枢纽海港之一,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集装箱干线港。
以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引领,2024年,青岛国际枢纽海港能级不断提升。新版青岛港总体规划获国家批复。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7.1亿吨、3087万标箱,稳居全球第4位、第5位。新开通欧洲、南美、中东以及东南亚等方向外贸集装箱航线18条、总数超230条,数量密度稳居北方港口首位,通达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

图片

繁忙的青岛港
一流的码头设施和通达的航线网络,为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硬支撑”。着眼于当下所需和未来发展,青岛持续发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再造一个青岛港。
就在上个月,山东省港口集团2025年世界级港口群建设(青岛)建成项目投产暨新项目开工仪式举行。据统计,山东港口在青岛市2024年建成投产、目前续建以及2025年计划新开工项目共计29个,总投资934亿元。
其中,建成投产重点项目11个,包括董家口港区12万吨级油品码头工程、董家口港区北三突堤粮食码头自动化工程等,总投资101.82亿元;
续建重点项目3个,包括董家口港区万邦矿石码头工程、董家口港区D2泊位配套堆场改造工程、山东港口航运金融中心项目等,总投资62.2亿元;
计划新开工重点项目15个,包括董家口港区北三突堤7-8#泊位工程、董家口港区液体化工仓储三期工程、青岛港国际数港中心工程等,总投资770亿元。
这些新开工项目中,董家口港区琅琊台湾作业区湾底通用码头工程5号至7号泊位工程,使用港口深水岸线,已获交通运输部批复;同一作业区东部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前湾港区北岸码头改扩建一期工程港口岸线使用通过专家评审……
随着这些项目不断取得新进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在不断注入新动能。

02



构建沿黄物流大通道
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从交通区位看,青岛是沿黄流域的经济“出海口”和“桥头堡”。加快建设青岛国际航运中心,也是青岛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
青岛坚持海陆双向发力,逐步构建起“航线+内陆港+班列”的服务网络,打通沿黄内陆地区集装箱出海的国际大通道。
2024年,青岛港内陆港、海铁联运线路总数分别达到51个、83条,完成海铁联运量254.6万标箱,同比增长15.3%,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
沿着丝绸之路经济带,青岛与郑州、西安、乌鲁木齐等内陆枢纽城市建设海铁联运中转基地,为腹地客户架起与世界各地无缝衔接、高效运转的海铁联运“黄金通道”。其中,河南、陕西半数以上的出口货物从青岛港出海。

图片

山东港口物流集团青港物流海铁联运中心
与海向通道同样重要的,是青岛承担的陆向通道职能。
青岛目前开行的中欧班列通达23个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54个城市。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量首次突破千列。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的过境运输货物在抵达青岛港后,先转运至上合多式联运中心,再搭乘中欧班列运往中亚国家,可大幅节省运输时间和物流成本。
1月,青岛获批建设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今年中欧班列开行量有望再增长10%。
此外,青岛在疏港铁路项目建设上还将实现新突破,启动董家口至五莲铁路、前湾港区北岸铁路扩能改造、董家口港区中线铁路等三个重点铁路项目规划建设。这些项目完工后,将进一步提升青岛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能级。

03



壮大现代航运服务业
在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中,根据“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青岛居上海、宁波、广州之后,位列国内第4、全球第15位。
与先进城市相比,青岛面临的最大制约之一,是现代港航服务业不配套。特别是海事金融、法律等领域排名靠后,高端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
立足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定位,《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年)》提出切实完善航运服务集聚区港口功能配套,提升港航服务业能级。
方案提到,要依托国际邮轮港区加速聚集金融保险、船舶管理、海事仲裁等航运服务企业和机构;依托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重点发展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等产业,强化发展国际中转、跨境电商、汽车整车进口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依托董家口经济区积极发展原油、铁矿石、液化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贸易。

图片

今年首艘国际邮轮“欧罗巴2”号平稳靠泊青岛邮轮母港

根据去年印发的《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青岛正在积极推进发展现代航运物流、加快拓展航运贸易市场、强化航运金融服务保障、促进港产城联动发展等13项重点任务。
今年,青岛将加快船舶产业链布局,争取船舶交易服务业务规模突破220艘次,平台综合交易额超过9亿元;优化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园区企业结构,精心构建产业运营生态圈;推进跨境贸易新业态发展,积极创新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等监管新模式,健全“关地港铁区”机制,打造供应链头部企业。
青岛航运人都期待着,青岛能早日从传统的物流港,转型为贸易港、金融港、服务港,实现“做大吨位、做优身位”的新突破。

记者|周建亮     编辑|赵笛

制作|宋尉嘉


图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