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靠代缴社保“靠”不住
“代缴社保,比自己交灵活就业人员社保更加划算!”“挂靠管理费只需要每月50元,靠谱。”……近段时间,社交平台上时常可见挂靠代缴社保的“广告”。尽管打出“广告”的机构、企业“运营模式”不同,但记者咨询专业人士了解到,此类操作均暗藏风险,且已涉嫌违法。
代缴实为自缴,存在断缴风险
近日,记者在小红书平台看到一名博主发帖,称自己在青岛某人力资源公司工作,专做挂靠代缴社保业务。记者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咨询,并与该博主约好,在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长江中路的这家公司见面。
“如果是自己缴纳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经济负担会重一些。如果挂靠在企业,每个月只需要缴纳社保的个人部分就可以,300元左右。”该公司负责人张某介绍。不过,如此操作的前提是挂靠者须先交500元,考取技工证书,然后在相关企业“挂证”。
见记者没有心动,张某开始推销更加“高级”的业务。“你也可以交26800元,我们帮你拿中级工程师证书,这个费用包含考试、拿证和一年的五险。这种方式更加稳定,挂靠时间更长,挂靠的一般都是建筑类企业。”记者提出自己并不懂建筑行业知识,没有信心能考取证书,张某试图打消记者疑虑:“既然让你交这么多钱,肯定会让你拿到证。”
企业为何会愿意为非本单位职工缴纳社保?张某透露,这些企业申请资质升级或者招投标时,需要拥有一定数量的持证技术人员,而缴纳社保则是必要的证明方式,“企业出资为一个人缴纳部分社保费用,比真正聘用一个人的成本要低很多。”
“企业招投标后如果不再需要持证技术人员,断缴社保怎么办?”记者称担心社保“断档”,张某提出,可以与他的公司签合同,约定12个月内代缴时间不低于10个月,或者15个月内代缴时间不低于12个月,在中断月份会退还个人应缴部分,由个人继续缴纳灵活就业人员社保。
另一家自称可办理挂靠代缴社保业务的企业位于崂山区株洲路,工作人员王某告诉记者,她所在企业与银行、国企合作较多。“一个月交1600元左右,包含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都是跟我们有合作的企业代缴,是为了企业招投标。不过,企业部分和个人部分的社保费用都需要个人承担,我们不收服务费。”王某称,公司已为几名劳动者办理了挂靠代缴业务,要求挂靠人员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
记者暗访发现,还有部分可办理挂靠代缴社保业务的企业向挂靠人员收取金额不等的服务费,每月服务费在50元至100元之间。
挂靠代缴社保属于骗保
市民刘女士曾通过一家人力资源公司代缴社保,去年底,她发现自己的社保已断缴数月。“我提出质疑,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说,如果我到主管部门投诉,会因挂靠代缴社保的违法行为给自己带来严重后果,影响今后工作。”刘女士告诉记者,经过多次协商,最终人力资源公司向她退还了5个月的代缴费用8000多元。
山东豪德(青岛)律师事务所律师岳翔介绍,现实生活中,一些没有工作单位的人为了享受社保待遇或避免社保断缴,通过可提供代缴业务的公司挂靠代缴社保,但实际上双方并未建立真实的劳动关系,这种做法涉嫌违法。
“《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规定,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第九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岳翔告诉记者,《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对《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中的欺诈行为作了具体行为细化——“通过虚构个人信息、劳动关系,使用伪造、变造或者盗用他人可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手段虚构社会保险参保条件、违规补缴,骗取社会保险待遇”就是欺诈行为之一。
人社部门提醒,挂靠代缴社保,实际上是通过虚构劳动关系骗取社会保险待遇,这样的行为不但违法,而且劳动者的权益也很难得到保障。一旦代缴机构挪用资金或拿钱跑路,个人缴纳的社保就“打了水漂”,社保关系和相应待遇也不存在。因此,自由职业者切勿贪图小利而吃大亏,可选择缴纳灵活就业人员社保或在户籍地参加当地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