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心理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24日讯 近日,全职妈妈王女士重回职场,家人的不理解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一度让她情绪崩溃,是崂山区社会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公益心理咨询,帮助她排解压力,找回了自信,再一次“破茧成蝶”。这是崂山区“心怡崂山”品牌社会心理服务结出的硕果。近年来,崂山区打造“1+5+N”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真正畅通心理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公益社会心理服务。

“所谓‘1+5+N’是指打造1个区级社会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社会心理健康服务覆盖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街道、部队5大领域,不断扩充心理服务场所并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崂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黄克佳介绍。

崂山区以2022年7月建成运行的区社会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为核心阵地,累计开展参观体验等团体活动180场次,提供1对1个体心理咨询服务1640人次,接听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共计1200人次,参与危机事件心理干预30余次。

该中心作为各街道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技术指导单位,目前已累计培训社会心理健康指导师221余人次,社会心理服务专员510余人次。依托高质量培训形成的基层心理健康服务人才矩阵,崂山区打造了58个心理服务场所,建立“爱之光”“暖心茶座”“和事佬队伍”等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团队,真正打通心理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崂山区大力推进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特色服务。2024年以来,崂山区启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综合防治项目,联合教体、文明办等部门共同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该区社会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与各部门联合累计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团体活动70余场次,服务3000余人次,共接待青少年来访者518人次,占总体咨询比例31.56%。

崂山区还开展失智老人社区化管理项目、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针对老年居民开展抑郁、焦虑、老年痴呆等筛查评估,并提供心理关爱服务。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社会治理“心防”体系建设,聚焦低保、低保边缘、特困人员等低收入人口,围绕其中“一老一小一弱”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益同行”社会心理救助服务项目,将心理服务与网格化服务管理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责任编辑:杨小萌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