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25日讯 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日前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庭审。当天的庭审,书记员忙碌记录的身影不见了,也没有了以往频繁出现的重复叙述和停顿,一件复杂的合同纠纷庭审仅用时20分钟便高效完成。
庭审结束后,全院干警就无书记员庭审系统应用进行了专题培训,针对新模式、新系统的实践应用,全院干警认真学习,讨论热烈。
今年初,市北区法院在全省率先开展无书记员庭审模式探索试点,是省内第一个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无书记员庭审模式试点的基层法院。无书记员庭审系统试运行以来,已经累计审理各类案件40余件,取得了良好的试点效果。在实践摸索的基础上,市北区法院正式出台了《关于无书记员庭审模式改革的实施办法(试行)》,对无书记员庭审模式的应用进行规范。下一步,市北区法院将进一步做好无书记员庭审模式的试点工作,积极完善各项配套机制,做好相关人才培训和技术积累,努力推进新模式在更多类型案件审理中广泛应用,综合促推审判执行质效提升,让人民群众切实体验到更加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
相关链接:
据市北区法院有关法官介绍,无书记员庭审模式,是指在开庭前征求当事人同意后,以录音录像和庭审语音自动转写代替传统书记员手动记录的方式完成庭审的新型庭审模式,现阶段将主要应用于各方争议不大、事实简单、证据不多的简易、小额程序案件。与传统的书面记录庭审模式不同,无书记员庭审模式借助相关设备平台,庭审自动生成加密录音录像,并作为庭审存档依据,有效解决了以往庭审中法官、当事人需放慢语速、重复叙述、经常停顿等待书记员记录的问题,节省了法庭记录和庭后校对、签字确认的时间,切实提高庭审效率。(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戴谦 通讯员 张淦)
责任编辑:杨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