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讲解”人形机器人为参展观众带来定点讲解、语音问答等全流程一站式导览服务,“智慧客厅”根据主人的指令进入家庭影院模式,乘客搭载无人驾驶车辆前往目的地……如今,这些极具“未来感”的场景在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常见。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消费升级正在众多领域悄然发生。
近日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这一战略部署通过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不仅为消费市场可持续增长注入了强劲动能,也为各地不断细化落实、更好地以技术创新赋能消费升级提出了要求。
作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青岛,正以“人工智能+消费”为重要抓手,重塑消费场景、焕新消费体验,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提振消费活力。
一
新产品、新服务,是“人工智能+”撬动新消费的基石。
从“被动筛选”到“精准捕获”,从“经验主义”到“数据驱动”,人工智能具备顺应消费者新期待的能力。从供给侧来看,能否合理运用这种能力,提供具有竞争力、吸引力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是激发新消费需求,提振消费的关键之举。
当前,青岛正充分发挥自身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将大模型与垂直行业结合,以人工智能+催生越来越多的新产品、新服务,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智能家电领域最为明显。
在刚刚闭幕的2025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上,海尔AI直驱洗衣机根据衣服的材质精准计算每一个细微的洗涤动作、调整洗涤过程,让15分钟速洗程序的洗净效果提升30%;海信AI电视只需轻按遥控器AI键,影迷、球迷、家长、游戏玩家都能即刻解锁专属功能,实现“主动服务”;澳柯玛全新推出的接入DeepSeek的AI健康管理系统,只需在客厅电视前站定,用户就可以从屏幕上获取心率、心率变异性、血压、血氧、血糖等多项指标……
这些创新实践,既让智能家居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概念有了具象的产品、服务展示,也以其极具科技含量的高产品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激发消费活力。就拿最近热度很高的leader懒人洗衣机来说,这款自带AI智能投放系统的高科技产品,自3月16日上线以来,目前在京东的预约人数已经超过9万台。
二
场景,是引发“人工智能+消费”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人工智能是共性技术、赋能技术,必须与应用场景结合才能发挥最大作用。以人工智能+撬动新消费模式,更是如此。谁能率先在更多消费场景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谁就能最大限度地享受“人工智能+消费”带来的发展红利。
当前,青岛正越来越多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重塑消费场景,为消费生活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
比如,面向文旅展会,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展示中心展出了搭载大模型的全自主智能讲解机器人,可以实现全展区精准导航、自主避障、定点讲解、语音问答等功能,并可采用中、英、西、法、德等多种语言,轻松接待国际客户。
针对社区零售、家政维修等关系消费者日常生活的板块,以萨利用自身的“AI+大数据”技术优势独家开发的小程序,已经接入上百家新零售、家政供应商,平台上线以来,为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市民提供了缴费、就业、公益等40余项功能服务,累计访问量超500万次。
与此同时,青岛运用新场景打造新业态,不仅为产业升级添助力,还在培育更多消费模式。比如,青岛市北区借助浪潮社会治理智能平台智慧停车系统,用户既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周围空余停车位,还可提前预约。借助车牌识别技术等,用户还可以实现微信或支付宝等平台的无感支付,重塑用户消费体验。
三
说到底,人工智能不仅仅是技术赋能,更是一场产业变革。因此,以“人工智能+”撬动新消费的持久动力,还是在于产业生态的发展壮大。
当前,青岛正通过系列政策“组合拳”进一步塑强人工智能发展优势。
加快算力布局,夯实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基础底座。近年来,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青岛移动、青岛联通等多个算力中心建成启用,目前青岛算力总规模超4100P,赋能企业数量超3.6万家。日益丰沛的算力基础设施无疑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10+1”重点产业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坚持场景牵引,在交通运输、康养领域等重点领域开放更多应用场景,以场景引项目、带产业。目前,青岛已经开放了涉及市南区、市北区等八个区(市),共121条道路用于支持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测试;在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内,已经集聚起一批具有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相关企业,覆盖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智慧城市、畜牧养殖等多个场景领域。
依托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力海洋领域大模型、垂直领域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细分赛道。其中,在垂直领域大模型中,青岛已经涌现出了创新奇智“奇智孔明AInnoGC”工业大模型、以萨技术“数智八斗”大模型,海尔智家HomeGPT大模型等10余个垂直大模型,均已投入商业化应用,赋能传统制造企业升级转型的同时,更逐渐成为新产品、新服务的催化器,拓宽场景应用的“放大器”。
政策扶持也是产业生态构建的重要一环。据悉,青岛每年将发放总额不超过2000万元的“算力券”,支持企业购买算力服务,按照实际支付算力费用不超过20%的比例,给予企业最高100万元补贴。
与此同时,青岛也在加强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深化产教融合等,壮大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近日“山大智能助手”面向该校7万余名师生正式上线,首周用户量便超7500人;青岛农业大学发布的新农科教育教学大模型,已逐步应用于智慧农场、智慧牧场等教学场景……越来越多的驻青高校把发展重心向人工智能领域倾斜,为青岛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展壮大提供了不竭动力。
当人工智能开始理解消费行为的深层逻辑,当产业发展逐步实现从催生新产品、新服务到拓宽新场景、壮大新生态的演进,挖掘消费潜力、激活消费活力的引擎才将被真正点燃。
据悉,青岛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目标是,预计到2027年达到1200亿元。可以想见,这场由“人工智能+”撬动新消费的青岛实践,在高成长性消费赛道的开辟过程中,必将催生更多可能性。(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王凤一)
责任编辑:刘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