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数字贸易:瞄准“国际高标准”提能级

发展数字贸易 青岛明确目标

到2027年,青岛将基本形成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适应的数字贸易发展体系和营商环境,为塑造对外贸易新动能、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提升至700亿元,年均增速15%以上,三年跨两个百亿台阶;市场主体达到3800家以上

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一区(市)一特色,一域多基地”的全市数字贸易发展态势

数字贸易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签证便利化,为外籍数字贸易人才创新创业等提供服务

发力六大领域

全面提升数字贸易多领域供给能级

推动传统外贸数字化转型升级

培育壮大数字贸易市场主体

拓展数字贸易国际新市场

打造数字贸易高水平开放示范地

建设数字贸易多维度赋能新平台

贡献青岛经验

●未来三年,青岛将以数字贸易为核心,推动服务贸易向高端化、国际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竞争力

●通过夯实数字产业基础、培育数字贸易园区、推动数字贸易模式创新,力争将青岛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贸易新高地

●将继续深化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合作,学习借鉴兄弟城市在数字贸易领域的成功经验,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全国数字贸易发展贡献“青岛经验”

贸易不仅是传统的货物买卖,还可以是一行行数字代码所形成的数据和服务。

作为全球贸易大国,中国的数字贸易正迅速增长,并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新增长点。

近日,市政府正式印发《青岛市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了未来三年青岛数字贸易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以及发力重点领域、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力争将青岛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贸易新高地。

贸易全新引擎 青岛率先发力

何为数字贸易?

数字贸易是指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服务为核心、数据订购与交付为主要特征的贸易。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带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整合优化,并且加快重构全球贸易模式、结构和规则。

商务部解释称,数字贸易包括数字货物贸易、数字技术贸易、数字服务贸易和跨境数据流动贸易4个部分。

在数字货物贸易中,除了各种有形产品的线上交易外,还包括出版、影视、演艺、艺术展览、动漫游戏以及创意设计等折叠而成的数据贸易。去年大热的3A游戏《黑神话:悟空》卖到多个国家,收获全球粉丝,这类交易就属于数字货物贸易。

在数字技术贸易中,主要有电信、计算器和信息服务贸易等。近几年,中国快速发展的物联网、云计算、卫星导航等领域开展的对外贸易,均属这一范畴。

数字服务贸易则包括金融保险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服务等。人们熟悉的在线教育、远程医疗都是数字服务贸易,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服务外包,也是数字服务贸易的新业态。

跨境数据流动贸易主要包括ICT(信息通信技术)、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据流平台生成的数据,被广泛应用于研发、生产、运营、服务等价值链环节而产生的数据供求服务贸易。

《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4》显示,全球数字贸易出口规模从2020年的4.99万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7.13万亿美元,年均增速10.7%,显著超过全球商品出口(5.6%)和服务出口(5.57%)的增速。

数字贸易已成为推动全球贸易增长的全新引擎,并在重塑全球经济价值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去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进一步规划了数字贸易的发展路径,提出到2029年,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稳中有增,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

此次出台的“青岛方案”,正是全省第一个出台落实中央指导的配套文件,标志着青岛在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深化国际贸易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青岛方案”提出,到2027年,青岛将基本形成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适应的数字贸易发展体系和营商环境,为塑造对外贸易新动能、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数字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提升至700亿元,年均增速15%以上,三年跨两个百亿台阶;市场主体达到3800家以上;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一区(市)一特色,一域多基地”的全市数字贸易发展态势;数字贸易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签证便利化,为外籍数字贸易人才创新创业等提供服务。

“双轮驱动”发展 基础优势明显

作为全省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支点,青岛在数字贸易领域基础良好、优势明显,在数据流通、数字化服务、跨境电商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

2023年,青岛市数字贸易规模约为828.5亿元,同比增长11.2%,高于全国数字贸易平均增速0.75个百分点,占全国数字贸易总规模的比重约为1.6%,整体发展态势稳定向好。

青岛产业结构平衡度较好。服务数字化与贸易数字化双轮驱动数字贸易产业发展,全市数字交付贸易和数字订购贸易占数字贸易规模的比重分别为62.6%和37.4%。数字订购贸易蓬勃发展,青岛跨境电商综试区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考核评估第一档,“北方第一城”地位稳固。

企业竞争力较强。龙头企业示范作用显著,全市服务外包重点企业平均执行额约为0.37亿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6亿元)。

产业分布较均衡。离岸发包市场执行额前五位合计占比57.8%,抗风险能力强。

数字贸易基础完备。近三年来全市数字核心产业连续增长超过20%,规模突破5600亿元,为数字贸易发展奠定了重要的产业基础。

服贸平台建设更多元。青岛拥有两个国家级服务出口基地。其中,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已吸引100家企业入驻,出口额达到1560万美元。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获“国际短视频大赛特殊贡献奖”,签下多个服务保障订单,如柬埔寨金边德崇国际机场、第三届中拉农业部长论坛等。青岛还有青岛国际创新园、RCEP山东企业服务中心等3家省级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去年新增入驻企业70家,服务出口额实现9559.3万美元。此外,“青岛服务”软实力还频频亮相国家级重点展会,获评5项服贸会全国“服务示范案例”,达成22个项目合作意向,金额约5000万元。

依托产业底气 谋求多点突破

中国凭借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持续拓展数字贸易版图,展现出强劲韧性与全球竞争力。但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数字贸易赛道上,城市如何破局突围、抢占发展制高点?

事实上,数字贸易不但有利于促进数据、技术、资本等要素快捷流动,并且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传统产业贸易附加值。

换句话说,有能力迅速抢占数字贸易制高点的城市,必然有长期积累形成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产业链配套相对健全,具有国际竞争力。

“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正是青岛发力数字贸易的产业底气,既源于传统优势产业的“老树新芽”,也得益于新兴产业的“拔节向上”,更离不开对未来赛道的“超前落子”。

如现代轻工是青岛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也是青岛国际贸易的重要支撑。在其中的新型纺织服装赛道,即墨针织、即墨童装、平度睫毛、胶州制帽等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崛起,它们是青岛探索“跨境电商+产业带”、带动新业态新模式涌现的丰厚产业基底。

“固本兴新”方能拓展数字贸易新空间。

当数字贸易遇上人工智能,将有助于先进数字技术与数字贸易的耦合,能更好挖掘提升数字贸易增长潜力与创新能级。

青岛在2019年就被认定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10+1”产业布局中,青岛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的地位,将其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一并确定为两个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在全面升级的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中,青岛重点发展海洋领域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垂直领域大模型等细分赛道,以此推动产业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到2027年,青岛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200亿元。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青岛发展数字贸易更强劲的助推器。

今年2月,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项目开工。项目建成后,青岛将成为北方第二个连通全球网络的国际通信枢纽,更好地支撑电信业务开放、跨境数据流动、国际数字贸易创新探索,进一步巩固提升青岛数字经济的竞争优势。

发展数字贸易,青岛还要与先进城市对标,系统分析自身的优劣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

南京抢抓先机,去年举办了服务贸易合作推介会,首创跨境服务贸易“6+N”生态服务体系,将全球优质项目资源引到“家门口”。

杭州“六小龙”声名鹊起,这座长期以数字经济、电商平台等见长的城市,在新一轮科技浪潮带来的激烈变革期,政策再加力,推进全球数贸港核心区建设实施。

从青岛数字贸易结构来看,2024年,全市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总额483.9亿元,占全市服务贸易总额的31%。其中,出口方面,知识产权使用费和金融服务领域增长迅猛,增幅分别高达143.8%和90.2%;进口方面,保险和养老金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领域增长显著,增幅分别为153.5%和125.1%。数据反映出青岛在高度依赖知识、技术和专业能力的服务领域所具备的竞争优势。

从更广阔视角来看,全球贸易的近90%通过海运完成,全球财富的50%集中在沿海港口城市,全球领先的国际航运中心城市早已用实践证明了“软实力”的重要性。就吞吐量而言,青岛港早已远超伦敦港。但伦敦仍然是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全球20%的船级管理机构常驻伦敦,海事仲裁占据全球90%份额,船舶租赁、船舶融资、航运保险等航运要素高度集聚。而这些要素也恰好是数字贸易项下国际运输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青岛正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涉及相关的全部产业以及产业链供应链全过程,都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的最佳场景,也是青岛在发展数字贸易中获得领先身位的优势所在。应在增强本土航运企业实际运力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提高海陆空运输联动效率,加强完善金融保险、法律仲裁等与国际运输服务高度相关的航运要素。

随着方案落地,青岛数字贸易发展将进入快车道。通过深化融合、强化赋能、分类施策、扬帆出海、链接东西、统筹资源等多点发力,全面提升数字贸易多领域供给能级,推动传统外贸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数字贸易市场主体,拓展数字贸易国际新市场,打造数字贸易高水平开放示范地,建设数字贸易多维度赋能新平台。同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多渠道支持保障、知识产权保护和数字人才支撑等4项保障措施的落实,为数字贸易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三年,青岛将以数字贸易为核心,推动服务贸易向高端化、国际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竞争力。通过夯实数字产业基础、培育数字贸易园区、推动数字贸易模式创新,力争将青岛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贸易新高地。同时,将继续深化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合作,学习借鉴兄弟城市在数字贸易领域的成功经验,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全国数字贸易发展贡献“青岛经验”。

青岛更大的野心在于,以数字贸易为新支点,谋求在提升城市全球竞争力中“奋力一拼”。(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责任编辑:宋尉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