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薪传十一载,甲骨新篇启未来

市北区骨干教师书法培训打造传统文化教育新标杆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27日讯 自2014年首期开班以来,青岛市市北区骨干教师书法培训班已走过十一载春秋。这一坚持十余载的文化传承项目,不仅为区域教师队伍注入书法艺术基因,更以创新之举推动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生机。在书法家刘强老师的带领下,培训班从“翰墨筑基”走向“文化开新”,成为市北区教育领域的一张“金色名片”。

名师领航,十一载深耕翰墨薪火

作为培训班的创始人及核心导师,中国海洋大学特聘书法专家、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刘强(字盺言,斋号九畹草堂),以“师者传艺,更需传魂”的理念,为项目注入持久生命力。他带领团队构建“理论讲授+技能实训+专项研习+创作实践”四位一体教学体系,篆、隶、楷、行多字体课程覆盖教师专业成长全链条。

2024年,在刘强的倡导下,培训班创新推出青岛市首个“甲骨文专题教师书法培训”。从字形释义到刀笔韵味,他亲自设计课程体系,带领教师解码三千年前的文明密码。“甲骨文教学不是简单的摹写,而是文明基因的唤醒。”刘强在首堂课上强调。参训教师反馈,这种“以字溯源”的教学模式,极大激发了课堂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活性。  

跨界破圈,甲骨文成文化传播新载体

这一创新实践的影响力已辐射至高等教育与国际舞台。中国海洋大学将刘强团队的甲骨文课程纳入大学生选修课体系,大学生通过临摹创作感悟汉字生命力。“当笔尖触碰甲骨文‘日’‘月’的象形时,仿佛与先民展开穿越对话。”一名学生如是说。在国际交流中,刘强多次率团队走进高校国际学院,以甲骨文为载体开展文化解码——外国友人通过拓片制作、字形解谜等互动,触摸中华文明根系。  

守正创新,书写传统文化当代篇章  

刘强始终秉持“笔墨当随时代”的理念。作为青岛市人大文史资料研究中心研究员,他将教师培训成果转化为百余节优质课程,形成“以师育师”的良性生态。“书法教育不是故纸堆里的学问,而是鲜活的文化传承。”刘强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书法教育与数字技术、美育创新的融合路径。  

十一载春秋磨一剑,这支由名师引领的教师书法队伍,正以翰墨为舟,载着文化薪火驶向更远未来。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