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和导流并重,河道生态基流稳定恢复 !春满大沽河,成为亲近自然的“幸福廊道”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28日讯  春日的阳光洒在大沽河畔,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照着两岸新绿的垂柳,河心岛上芦苇摇曳,成群的水鸟掠过水面,为这幅天然画卷增添生机。沿河堤顶路上,踏青的市民络绎不绝,孩童在花丛间嬉戏,骑行爱好者穿梭于绿道,摄影爱好者记录着湿地与飞鸟的和谐瞬间。大沽河不仅是青岛的“母亲河”,更成为了市民亲近自然的“幸福廊道” 。

近年来,通过系统治理、科学管护,大沽河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蜕变。大沽河绿化工程对两岸堤防顶端、两侧边坡、河床滩地以及排水沟外10米范围进行了绿化,流域新增造林面积7万余亩、湿地面积6万余亩,形成了条带相间、错落有致、色彩丰富的河道绿化景观,吸引了白鹭、野鸭等鸟类到此栖息。监测数据显示,大沽河水质达标率较前些年显著提升,昔日的季节性断流问题通过拦河闸坝蓄水得以缓解,河道生态基流稳定恢复 。

然而,随着春季游客增多,管理挑战也随之而来。河滩上的零食包装、垂钓者遗留的渔具、违规设置的拦河网……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仅破坏景观,更威胁生态平衡。为此,市大沽河管理服务中心多措并举,全力守护这片水域的洁净与安全。

动态巡查,精准治理。联合属地河道管理单位开展“清网行动”,清理违规渔具,驱离非法捕捞行为;每日巡查河道重点区域,利用无人机监测垃圾聚集点,组织专业队伍及时清理河面漂浮物。

普法宣传,润物无声。积极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系列宣传活动,在沿河集市、村庄发放《青岛市大沽河管理办法》宣传单页,悬挂宣传标语,通过案例现场讲解非法捕捞、乱倒垃圾的严重危害。联合学校开展“河道小卫士”活动,让孩子们成为山川河流的守护者 。

科学调度,畅通活水。坚持蓄水和导流并重,定期调度南村水文站国控断面生态水量,连续三年超额完成省水利厅下达的年度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抓住降水时机,在保障河道安全的前提下科学调度运行拦河闸坝,充分拦蓄水源,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留足源头活水。

下一步,市大沽河管理服务中心将以“生态优先、服务民生”为导向,继续深化管理创新。加快利用科技赋能,构建智慧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水质、水位及取水活动,智能预警河道风险;打通共治共享渠道,推动与沿河社区、沿河群众共建“护河志愿队”,推广“监督积分”奖励机制,激发公众参与热情;积极探索沽河文旅融合,让绿水青山转化为惠民富民的“金山银山”。(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责任编辑:杨小萌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