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渡境外“淘金”?当心“发财梦”变“铁窗泪”

偷渡境外“淘金”?“发财梦”终变“铁窗泪” 

城阳法院公开审理75人缅北跨境诈骗案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29日讯 近年来,受“国外高薪工作”诱惑,有人“孤注一掷”,不惜冒险偷渡出境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梦想能轻松赚大钱。然而,“偷渡客”们不但没有走上致富的“钱途”,面对的只有法律的严惩!日前,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了经由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被告人陈某某、郑某某、吴某某等七十五人涉嫌诈骗罪、偷越国(边)境罪一案。

本次庭审邀请了部分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岛农业大学在校师生,银行职员,三大通信运营商工作人员等一百余人旁听。这不仅是一场对跨境电信诈骗犯罪行为的法律审判,更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法治教育课,让法律的温度与力量直抵人心。

案情介绍:

2018年至2019年期间,涉案七十五名被告人先后通过偷越国境的方式来到缅甸国,从事针对中国国内居民的电信诈骗活动。该团伙人员由上而下分为老板、总监、代理、组长、组员等不同等级,同时还有财务、技术等工作人员。具体诈骗方法为:诈骗团伙成员以虚假的身份从交友平台上寻找潜在被害人,将被害人加为微信好友后,通过在线聊天的方式进行情感渗透,逐步诱导被害人使用该团伙控制的网络“投资平台”进行投资,骗取被害人财产。

庭审中,在法庭主持下,进行了举证、质证,控辩双方充分发表了意见,75名被告人作了最后陈述,当庭表示认罪认罚,并进行了深刻的忏悔。该案将择期宣判。

法官提醒:

近年来,“杀猪盘”式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数量居高不下,且犯罪手段仍在不断升级演化。广大群众要切实提高警惕,通过正规、合法的劳务中介外出务工,理性交友投资,认真核对对方真实身份,不要轻信所谓“内部消息”,更不要点击、下载来源不明的APP,筑牢反诈“防火墙”。

境外不是致富天堂,更不是避罪的法外之地!城阳法院将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从严打击,同时通过邀请旁听庭审、发布以案释法案例、送法“三进”等方式持续做好宣传工作,增强人民群众识诈防诈意识,共同营造“全民防诈、全民反诈”的社会氛围,以实际行动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戴谦 通讯员 王丰)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