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30日讯 29日,由中国残联主办、北京市残联承办,主题为“科技有爱 共创美好世界”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助残平行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期间发布9个科技助残重点联系地区,青岛市名列其中。这也标志着青岛在科技助残领域的创新实践和发展潜力获得国家级认可,未来将承担先行先试、示范引领的重要使命,为全国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青岛样板”。
青岛市在科技助残领域优势显著、基础雄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在康复辅助器具研发生产方面具备良好基础,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具有全国领先的技术优势,特别是依托康复大学康复基础研究资源优势和“中国康湾”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为科技助残工作在青岛的落地先行提供了全面的技术和产业支撑。
据青岛市残联有关部门介绍,青岛市将紧紧抓住此次契机,深入贯彻中国残联等9部委《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指导意见》,聚焦平台搭建、供需对接、产品推广等,扎实推进科技助残相关工作。聚焦供需对接双向赋能。以需求为导向,瞄准残疾人生活、康复、就业等核心需求,建立常态化科技助残需求调研和征集机制,及时与企业、高校、残疾人服务机构等进行信息汇交和双向对接,加速成果普惠落地。搭建平台凝聚创新合力。充分挖掘并发挥康复大学、青岛大学等驻青高校的资源优势,主动链接海尔健康与智慧康养、华大基因、泽普医疗、相关产业协会等多方资源,探索科技助残领域“政—企—校”协同创新机制,从科研创新、人才培育等多维度,为青岛助残科技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场景应用推动成果转化。探索将创新产品及技术纳入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家庭无障碍改造等相关目录,建立目录动态更新机制,及时纳入创新产品,推动产品融入残疾人服务机构、无障碍城市建设等场景,促进科技助残成果转化应用。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科技助残重点联系地区主要任务,持续发挥桥梁作用,聚焦研发攻关、成果普惠、产业升级三大方向,强化研发协同,进一步推动产学研融合平台搭建,深化助残科技场景应用,推广普惠型科技助残服务,为全国科技助残事业发展贡献‘青岛经验’与‘青岛智慧’,绘就我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蓝图。”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张艳表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任晓萌 通讯员 迟文武)
责任编辑:孙源熙